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科幻作家双翅目出版首部中短篇科幻集《公鸡王子》 科幻文学需注重认知有效

http://www.newdu.com 2018-10-30 深圳商报 newdu 参加讨论

    
    双翅目首部中短篇科幻集《公鸡王子》
    曾获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科幻组首奖的双翅目近期出版首部中短篇科幻集《公鸡王子》。该书包含四篇作品《精神采样》《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公鸡王子》《空间围棋》,甫一出版就引起颇大的关注。自称是双翅目的“粉丝”的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评价道:“以前我评论刘慈欣的《三体》,说《三体》把我们写的科幻碾得粉碎,如今看双翅目的科幻作品,又有了这种感觉。我觉得她的一些作品担得起‘伟大’这样的字眼,她的小说像迷宫一样让人深深陷入。”近日,围绕自身的科幻小说创作思考等问题,青年科幻作家双翅目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专访。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在《公鸡王子》这篇小说中,您设计了“四勿猴”机器人,这代表了您所认可的一种人工智能的道德体系吗?
    双翅目:最初动机很简单,想找一个中西文化有共同认知的契合点。在西方,“三不猴”挺流行的,时不时就能看到捂眼睛、捂嘴巴、捂耳朵的小猴子雕像或“手办”。从非常粗糙的角度看,“三不猴”和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有对照之处,都是“三”,都是对行为的规范,其实都和道德相关。后来我查了资料,发现据传“三不猴”还有一个源头,是《论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多了一个“勿动”,感觉更全面了,所以“四勿猴”的设计,一方面有取巧的思路,想做一个和“三定律”不同的建构,另一方面,是想尝试对比中西的思维方式。《公鸡王子》更多地借助“四勿猴”讲人的主体认知。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的作品虽然也以技术切入想象未来社会,但技术支撑的背后却是人性的逻辑,如何理解技术硬核在科幻小说中的位置?
    双翅目:进入当代,各种学科都在连通,不是表面的那种“拼贴画”并置,而是深层逻辑的交错。一方面技术及科学的很多不同的逻辑,已渗透到了人性尤其是人类社会性的建构中,另一方面,艺术的美感和人文的启蒙与反思也急需重新帮助调整对技术的使用乃至研发。我期待更多更复杂的,“不纯”的艺术和“不纯”的技术出现。科幻恰好属于“不纯”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科幻既需要文学化,也需要强技术硬核,两者可以鱼与熊掌兼得,这也是科幻作者、读者、研究者应该寻求的。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说过真正好的科幻作品要具备“新奇性”“认知有效”“故事性”三种因素,在您看来,国内的科幻文学比较缺乏哪一种?
    双翅目:大概是“认知有效”,这不仅体现在科幻小说的“科学连贯性”上,还要体现在文学风格和社会建构的连贯性上,长篇小说更明显。虽然科学的“认知有效”是基础,但科幻要做得更好,就得涉及有创意的人性和社会建构,毕竟当下的技术早就渗透了人和社会,这方面可挖掘的比较多,但国内挖得比较少,国外现在挖掘的好像也不够深。(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