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手机版
|
旧版书库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
文史
国学
古籍
诗词
世界名著
现当代名著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贺绍俊
舒晋瑜
刘大先
白烨
巴莫曲布嫫
樊星
佚名
赵勇
谢有顺
雷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专辑】物感、当代艺术与主体论美学
http://www.newdu.com
2018-10-25 中国社会科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编者按
对物之物性的解释,贯穿了西方思想史的全过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是在由比喻和符号所给出的概念框架视角去描述艺术作品的。尽管在当前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中,有学者敏锐地察觉到了物美学在艺术理论和美学哲学领域中的欠缺,并提出了物感主义的理论主张,但是就目前国内艺术理论学界的话语生产而言,关于物美学的探讨依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尖锐化。因此,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对艺术作品的物性问题、现当代艺术的物性凸显问题的思考,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度发掘和探索的领域。
而现代性分化与和解问题,始终伴随着对现代启蒙方案的不同理解与争论。自19世纪以来,围绕现代文化自我理解之肯定与否定的正反题仍处于悬而未决的争辩之中。就艺术领域而言,当古典艺术的静观日渐蜕变为对高雅文化的不满与奚落,“艺术自律”这个着魔的词也祛魅化了,随之开启了消费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经验论域。美学虽不断重构,但不可避免地摇摆于主体哲学既未彻底澄清,又尚未失效的基础框架中。审美现代性一方面不断地塌缩为内向型的源始主体潜能,另一方面又呈现为商品社会外在的审美奇观。随着各类现代性方案各执一端,这两方面原有的自然关联正日益丧失。除了不断复写理性/非理性之间激烈、固执的对峙,审美之维本应蕴含的规范潜能与解放潜能也日渐消失。
在上述语境下,“物感”理论起源于对当代审美现象的敏锐直观,但并未远离理论史亟需澄明的晦涩地带。它始终瞄准一个紧迫的理论问题:“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两大范式在美学转型上的对立与转换。作为物感理论的基石之一,批判理论及其“范式转型”正好承担了这项使命。如果说,范式转型的意义在哲学及批判社会理论中已获充分讨论,那么,理应与之偕行的美学转型,仍有亟待开拓的论证空间。
本专栏的四篇文章,虽然在具体论题上有着不同,但是却都围绕物感、当代艺术与主体论美学所牵涉的思想视域展开分析,并旨在通过基础理论及个案研究呈现美学转型和艺术哲学演进的运思路径。
论前卫艺术的哲学感
内容提要:
一个世纪以来,前卫艺术的一个突出现象是“物”的连续性出场,但是在理论上如何解释,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新话题。由于有弗雷德关于“物性凸显”与艺术敌对的著名批评,批评界大多局限在门类艺术的自我确证上去理解。但实际上,持续推进的“物性凸显”是现代性感性自我确证的一个部分,它在从印象派、抽象主义到新奇物、物阵、物批判、装置等艺术潮流的持续推进中开启了一个感觉、感性与“物”相互开放的纵深领域。在现代性高歌猛进和绝望反思的双重震荡中,这一存在为人类前赴后继、连绵不绝地开启了另一个抵抗、渗透和体验、启示的维度。
关键词:
前卫艺术 物性 异域
作者简介:
吴兴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点击阅读全文】论前卫艺术的哲学感
论比梅尔的毕加索解读及其蕴含的艺术观
摘要:
比梅尔从尼采的意志论哲学出发,认为毕加索女人肖像画中的多维性服务于毕加索对令其感到恐慌的女人的支配,以此反对把立体派绘画的多维性视为企图公正客观地再现对象之必需的新康德主义阐释。但究其实质,比梅尔的阐释和新康德主义的阐释不过是一体两面,均属于主体性美学的视野。基于这一视野的艺术观,不仅只是把艺术视为第二级即手段的存在,而且缺乏对艺术表达的非透明性的起码意识,从而无法在应对现代性危机的意义上领会现代艺术的贡献和价值。
关键词:
比梅尔 毕加索 再现 表现 主体性美学 非透明性
作者简介:
邱晓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艺理论及现当代艺术理论研究。
【点击阅读全文】论比梅尔的毕加索解读及其蕴含的艺术观
朝向物的目光:论弗雷德、极简主义与物感
摘要:
在当代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对艺术作品的物性问题、现当代艺术的物性凸显问题的思考,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度发掘和探索的领域。本文对弗雷德在《艺术与物性》与其他相关文章中,关于极简主义艺术、实在主义、物性与剧场性等方面观点,进行了概括与分析。进而反思极简艺术的意义,并对弗雷德的相关批评话语进行了认识论与思想病理层面的清理。在此基础上,对以物感为核心的艺术批评话语和艺术实践,进行扼要的思考与陈述,以说明这一理论话语进路与实践主张的意义、途径与可能。
关键词:
弗雷德 艺术与物性 极简主义艺术 物感
作者简介:
匡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文艺学与西方思想史。
【点击阅读全文】朝向物的目光:论弗雷德、极简主义与物感
从“趣味美学”到“物感”理论:批判理论视域中的美学转型
摘要:
在汉语学界美学转型的大背景下,物感理论应运而生。从批判理论视域审视之,可厘清其思想脉络中的关节点:审美主义问题结晶了个体审美经验与社会合理化的相悖,揭露了趣味美学的困境;审美主义批判显示了批判理论对趣味美学的依赖,促使美学吸纳批判理论“范式转型”的理论反思;生产美学转向,开启了另一种现代性叙事及其自我确证;物感因而成为了美学转型之后的新感性尺度。
关键词:
批判理论 生产美学 趣味美学气氛美学 物感
作者简介:
汪尧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德国思想史。
【点击阅读全文】从“趣味美学”到“物感”理论:批判理论视域中的美学转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论前卫艺术的哲学感——以“物”为核心
下一篇:
“强制阐释”的方法论危机——兼论20世纪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倾向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文学视点
文坛聚焦
学术争鸣
文艺理论
古代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民族文学
古典文献学
语言学
比较文学
英美文学
俄罗斯文学
中北欧文学
东方文学
东南欧拉美文学
网络文化与文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
域外汉学
古籍整理
书目文献
专题研究
随便看看
为《现代汉语词典》“牵引”条补一义
哈桑和我
割裂的生活与混沌的人性
不一样的关东故事
《一家人的温情对话》:探寻渐行渐远
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简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成功
评《教育新闻的采写与实践》
读《人间事都付与流风》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简
评论
作品评论
作家论
创作谈
百家争鸣
文化时评
综述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阅读指导
读后感
读书文摘
读书笔记
小说品读
诗文鉴赏
观后感
读书生活
图书推荐
文艺
少儿
科幻
艺术
世界文坛
民族文艺
网络文学
民间文学
国学研究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
文学视点
文坛聚焦
学术争鸣
文艺理论
古代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民族文学
古典文献学
语言学
比较文学
英美文学
俄罗斯文学
中北欧文学
东方文学
东南欧拉美文学
网络文化与文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
域外汉学
古籍整理
书目文献
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