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评论 >

少数民族文学类期刊的社会责任担当

http://www.newdu.com 2018-10-10 文艺报 陈亚军 参加讨论

    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类期刊在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平台,期刊在把文学作品选出来再推出去的过程中,完成了文学的交流功能,沟通了多民族的文化和情感。虽然编辑选稿仅仅是文学杂志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融入了期刊编辑的价值判断,体现了编辑的认识和预期的智慧,更是体现出了民族文学类期刊的社会责任担当。可以说,承继文化传统、弘扬时代主题、凝聚民族力量,是民族文学类期刊编辑处于首位的价值观,也是其政治底线。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作为期刊编辑,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创新工作方法,以适应现实生活和文学事业的发展。
    期刊编辑坚守的价值取向
    在市场经济时代,当文学艺术创作活动被某些“沉沙”裹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或与健康、光明、积极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内容,或是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局限于一己悲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的小我之音。为此,我们应该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呼唤充满正能量的作品。
    作为期刊编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价值选择,又无时无刻不在坚守着某种价值取向。我们用什么尺度作为定义价值的标准呢?传统经验和社会发展是我们解决价值问题的最终文本。我们对新时代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对新时代文化内涵的理解也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的尺度应该体现为一种对部分价值和整体价值关系的处理,即整体统领部分,部分丰富整体;部分依托整体,整体牢固部分。
    首先,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编辑立根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期刊编辑的工作方法,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就是在审稿、组稿的时候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其次,要有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整体认识。
    我们面临着艺术标准与商业标准的博弈。或提出市场运作的各种指标,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结果低俗媚俗的东西沉沙泛起;或主张文艺创作的阳春白雪,一味推崇高大上,结果文学艺术限于沙龙做秀。实践证明,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这里讲的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与读者的接受度或市场效益紧密相关的呈现方式。首先是要做到“精”,即精深、精湛、精良;其次是要辩证地看待思想、艺术、制作之间的关系。有思想性的作品,会促人理性思考,促人精神升华,促人行动奋进。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多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作家要关注大时代,也要关注小故事。因为具体的事情可以反映时代,时代可以定位具体的事情。形象性、生动性的文学作品往往出于细节,从小处见到大的道理,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到不平常;身边微小的事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周边的世界。作家石黑一雄说:我们“总是希望写一些反映大事的作品。其实文学是关注小事情的”。但是,关注小故事,其意义还在于,一个事件可以助推一个时代,甚至产生一个时代,或者说小故事的量的演变,最终产生一个具有新内涵的时代。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这两种情况都是有的。
    三是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的融会贯通。
    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的民族灵魂,是凝神聚气、固本强基的内在力量。我们要坚守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职责,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我们所主张的价值观,应该能够准确地把握价值现象的本质,深入全面地理解人们的生活实践,实事求是地考察人们的社会实践的表现和逻辑,从而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它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
    四是对民族文学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融合。
    各民族民众之间的生活习俗、精神信仰、文化记忆不同,这是民族文学独特性存在的根基。我们对每一个民族的认识程度,与价值取向和选择有直接关系;如果不能把握这其中的丰富、深刻和动态的因素,就不能从存在方式的意义上理解这个民族。民族文学类期刊的编辑要有民族特色意识,把民族文学创作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属性作为一个价值取舍的标准。因为这种民族属性,从遥远的历史深处流淌而出,深刻沉淀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没有民族特性,就没有民族文化,就没有民族文学艺术的生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彝族诗人普驰达岭说:“即使是用汉语写作,少数民族诗人也必须把本民族原有的思维方式精准地表达出来,倡导一种根性写作。”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的民族灵魂,是凝魂聚气、固本强基的内在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朴素而形象的比喻,把民族之间的联系和感召力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所谓“国民情感”,就是在多民族国家的框架内,超越单一民族、作为现代国民的共同体情感。在历史发展与地缘交汇中,民族之间共生,根脉相连,由此产生民族大家庭意识。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与中华民族的普遍性是紧密相连的,是难以分割的。“共性和个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只有个性表现活跃,生动活泼,共性才能丰富多彩。”
    比如《民族文学》,目前开设母语佳作栏目,积极发现和推出母语作品。民族文学交流,一方面要将优秀作品进行民译汉、汉译民的翻译转换,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借鉴与融合,又使中华文化以新的姿态、新的篇章,耸立于世界文学艺术之林。
    提升民族文学类期刊的社会责任
    作为民族文学交流与创作的平台,媒体的活力归根结底来自编辑主体性的发挥。他们在编辑过程中的能力、作用和地位,以及是否能够根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都直接影响了期刊社会价值的实现。
    首先,要讲党性原则和使命感。此外,也要讲方式方法。要尊重文学规律,既要直面新时代的现实主义,也要有畅想美好未来的浪漫主义。为此,民族文学类期刊应围绕国家相关发展战略,部署期刊编辑的规划;选择民族优势或特色领域,作为编辑策划的突破口;围绕少数民族地区,做好相关信息服务。我们还要拓展期刊的活动范围,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改稿班、培训班、创作基地挂牌等。
    同时,要多多探究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流。文学活动有四个要素,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者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虽然文学作品出自作者,可一旦进入社会,作品就会显出自己的独特力量。读者或者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衡量作品,或者修正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接受作品提供的启示。这就是文学交流带来的结果。可喜的是,现在很多期刊编辑本身就是作家,更加能够体会到这四个要素互动的必要性。编辑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本领和能力,特别是要体会文学创作的情感,坚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长期以来,我一直坚持挤时间写作,对创作者的甘苦感同身受,这对于编辑管理中抓住要点、产生实效是有益处的。
    新时代的到来,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期刊编辑队伍,尤其是从事民族文学的编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时代赋予文学编辑应有的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