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656页。 ②许敬宗辑:《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日本)古典研究会1969年版(后文所引内容,均出自此版本)。 ③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页(后文所引此书,同此版本。其他著述引用,若有重复引用之类,与此体例同)。 ④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617页。 ⑤刘珍:《东巡颂》,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100-102页(后文引用通篇,不再另注)。 ⑥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38页。 ⑦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073页。 ⑧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083页。 ⑨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087页。 ⑩《祀胡母先生教一首》,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450-451页。 (11)《奉高令丧事教一首》,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438-439页。 (12)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080页。 (13)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8页。 (14)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18页。 (15)崔骃:《东巡颂》,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84-88页。 (16)崔骃:《南巡颂》,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88-91页。 (17)崔骃:《西巡颂》,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91-94页。 (18)崔骃:《北巡颂》,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94-97页。 (19)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954页。 (20)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971页。 (21)刘勰撰、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9页。 (22)马融:《东巡颂》,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97-100页。 (23)王粲:《七释》,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115-122页。 (24)许敬宗辑:《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日本)古典研究会1969年版,第122页。 (25)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56页。 (26)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42页。 (27)许敬宗辑:《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日本)古典研究会1969年版,第120页。 (28)许敬宗辑:《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日本)古典研究会1969年版,第121页。 (29)许敬宗辑:《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日本)古典研究会1969年版,第121-122页。 (30)《阙题》,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107-109页。 (31)熊清元:《〈文馆词林〉卷347佚名阙题残篇考》,《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40-41页。 (32)《答淮南王安谏伐越诏》,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41-142页。 (33)《汉武帝答淮南王安谏伐越诏》,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232页。 (34)《凤皇集甘露降诏》,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56页。 (35)《汉宣帝凤皇集泰山赦诏》,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308页。 (36)《赦诏》,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63页。 (37)《汉元帝火灾赦诏》,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314页。 (38)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104页。 (39)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19页。 (40)《大赦诏》,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63页。 (41)《汉元帝大赦诏》,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372页。 (42)《改元章和诏》,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498页。 (43)《后汉章帝麟凤等瑞改元赦诏》,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308-309页。 (44)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203页。 (45)《大赦诏》,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508页。 (46)《后汉顺帝灾旱大赦诏》,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314-315页。 (47)马融:《东巡颂》,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571页。 (48)崔骃:《东巡颂》,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713页。 (49)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之《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8页。 (50)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227页。 (51)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3页。 (52)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5页。 (53)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125页。 (54)崔骃:《南巡颂》,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713页。 (55)崔骃:《西巡颂》,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713页。 (56)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463页。 (57)崔骃:《北巡颂》,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713页。 (58)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63页。 (59)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5页。 (60)《六臣注文选》,第958-959页。 (61)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08页。 (62)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7页。 (63)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9页。 (64)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4页。 (65)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4页。 (66)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733页。 (67)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98页。 (68)《七释》,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963页。 (69)《与匈奴和亲诏》,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36页。 (70)《汉文帝与匈奴和亲诏》,录于《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第254-255页。 (71)《礼记正义》,见《十三经注疏》,第1261页。 (72)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25页。 (73)《毛诗正义》,见《十三经注疏》,第605页。 (74)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194页。 (75)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6页。 (76)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3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