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所存两汉文考论

http://www.newdu.com 2018-09-20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 林家骊 汪妍青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所录两汉文,具有较高的史学与文学价值,有整篇可补入严辑《全汉文》与《全后汉文》之文,亦可补足严辑全两汉文中断章残句之文,并可与严辑互校文字之误、互定脱衍之文,补严辑缺漏之字,校正严辑文字、时间及颠倒之误。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所存录崔骃四巡颂、王粲《七释》等“颂体”文与“七体”文,不仅能校正严辑讹误、顺通文本之意,更能进一步还原文本写作的历史现场,同时在文本的互校与补遗中发现关键性的原创问题,推进“颂体”与“七体”的写作与研究进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作深入探讨。
    关 键 词:《文馆词林》/校订/颂体/七体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AZW005)。
    作者简介:林家骊,汪妍青,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文馆词林》是唐高宗时期中书令许敬宗等奉敕编纂的一部总集,凡一千卷,分类纂录自先秦至唐初各体诗文,显庆三年(658)十月书成奏上。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六:“显庆三年十月二日,许敬宗修《文馆词林》一千卷,上之。”①此书亡于北宋,然其于唐时已传至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823)下旨抄写该书,经一千余年而些许残卷得以幸存并陆续被发现,晚清时陆续传回国内,有清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收日林衡《佚存丛书》)本、杨守敬《古逸丛书》本、杨葆初本、董康本和张钧衡《适园丛书》本刊行,然皆多舛误。日本昭和四十四年(1969),日本古典研究会集中日两国所有现存《文馆词林》残卷,比对版本优劣,择善而影印刊行《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②(以下简称《词林》)三十卷,为目见收文数量最多且最接近《文馆词林》原貌者。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文》)总叙:“广搜三分书,与夫收藏家秘籍,金石文字,远而九译,旁及释道鬼神,起上古迄隋,鸿裁巨制,片语单辞,罔弗综录,省并复叠,联类畸零。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分代编次为十五集,合七百四十六卷。”③其书为后学研究唐前文史提供大量文献材料,至关重要。然其于地下出土资料与海外遗书有所欠缺,《词林》即其一。严辑《全文》时仅见《文馆词林》乃《佚存丛书》四卷本,故有进一步以《词林》与《全文》互补互证之必要。
    《词林》存两汉文凡二十二篇,其中西汉文九篇、东汉文十二篇,另阙题一篇,可粗略判定为后汉时所作。以文体分,有颂体6、七体1、诏11、敕1、教2。笔者拟将《词林》与严辑《全汉文》与《全后汉文》(以下统称全两汉文)逐一勘对,互为考证,并对其遗文作相关论述。
    一、整篇可补入全两汉文之文
    《词林》整篇可补两汉文者,有刘珍的《东巡颂》与李固的《恤奉高令丧事教》《祀胡母先生教》。
    刘珍字秋孙,一名宝。《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其与校书朗刘騊駼、马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和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著诔、颂、连珠凡七篇。又撰《释名》三十篇,以辩万物之称号云。”④《全后汉文》卷五六存其文五篇,皆为应用文,即《上言邓太后宜献朝》《东观汉纪光武叙》《章帝叙》《和帝叙》和《殇帝叙》。《词林》所存《东巡颂》⑤是刘珍现存唯一的文学类文本,此篇无论是对其文学写作之探讨,还是作为安帝东巡这一历史事件的记录,皆有重要价值。
    刘珍的《东巡颂》,依据文中“龙集甲子,岁在延光”,可判定作于延光三年春二月。《后汉书·孝安帝纪》载:“三年春二月丙子,东巡狩。丁丑,告陈留太守,祠南顿君、光武皇帝于济阳……庚寅,遣使者祠唐尧于成阳。”⑥刘珍此篇,叙述安帝凭吊古迹,广播圣德,旨在歌颂安帝德化仁政,邦国兴盛。其首述汉世兴起与阴阳天地、福瑞太和的联系,显示汉朝天威,所谓“仰先典于稽古,将省方以时巡。”“集清宫于济阳,舍皇考之灵馆。敬光武之育房,畴天命之攸赞。”“过仲山之樊都,美周宣之德惠。”次说汉朝功业皆备,煌煌盛德,“遂祀祖宗,告虔展义。肆觐东后,同律颁瑞。”“一度齐俗,兼相人伪。海外有截,休气和币。幽荒绝域,泽罔不洽。”再叙皇帝出行车驾之盛大,气势之恢弘,“乘舆发而甘雨震,居山虞而凤皇集。”圣驾经曲阜祭孔子,述往事思来者。以武丁与傅说,商周与伯邑考、比干等古事劝诫君主亲贤臣、远小人,履前贤之遗则,法圣人之遗风,种德于邦域,修己安人。祗百神灵祇,降福祉于汉家天下,正是“启天以贵,掩地以富。寿考无疆,申锡昌志。”值得一提的是,《词林》所存马融《东巡颂》一篇,当与刘珍作于同时,且因同事而作,故《东巡颂》或为其时集体应制颂美之作,兼具文学与史学双重价值。
    李固字子坚,据《后汉书·李杜列传》记载,其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⑦,曾直言上书陈外戚、宦官专权之弊,又因与外戚梁冀有隙,外徙为泰山太守。质帝时,“太后以比遭不造,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皆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⑧后临终曰:“固受国后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挟持王室,比隆文、宣……固身已矣,于义得失,夫复何言!”⑨亦可见其实为忠贞耿介之士。史载其所著章、表、奏、议、教令、对策、记、铭凡十一篇。
    《祀胡母先生教一首》⑩《恤奉高令丧事教一首》(11),皆为其被梁冀徙为太山太守时所作。李固为太山太守时,“太山盗贼屯聚历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12)《祀胡母先生教一首》对其清正廉行推崇备至。胡母子于“宣尼没,七十子亡,经义乖散,秦复火之”之时,依旧能秉醇和之心,“深演圣人之旨,始为《春秋》制造章句”,使“严颜有所祖述征微,后生得以光启”。其极力褒赞胡母虽“贱为布衣,贫为匹夫”,却依旧“乐义好礼,正行至死”之行,以至“天下尊其身,而俗慕其声”,其学《春秋》,读胡母章句,千载之下,思睹其人。《恤奉高令丧事教一首》则盛赞已故奉高县令“修勑闺门,教禁施从,盗贼衰息,狱讼寡少,兴崇经典,威武兼并,考功效实,为郡中最”之行状,痛惜其因小疾而至颠陨,正是“可痛可惜,断绝肝心!太守举门,为之流涕。”其感于母老子弱、门户单微,而对其家有所存恤,并以奉高令之事为典范,以整肃太山之地吏治,正其风俗,以惠民生,以此亦可见其尊经崇儒之思想。李固任太山太守时所作辞章,仅存此两篇,以此切入,不仅是对李固生平行状及思想体系的补正,亦可考察彼时太山之地民生风俗及学术思潮,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