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透过生态美学寻求“诗意地栖居”——曾繁仁教授的学术人生

http://www.newdu.com 2018-09-0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清俐 参加讨论

    如果说起21世纪美学在中国进入本土化创新时期的成就,中国生态美学的兴起无疑是其中突出的亮点之一。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土壤,生态美学的创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国生态美学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作为中国生态美学的主要奠基人和推动者,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繁仁见证了该学科的成长,他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欣喜,尤其关注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理念与举措。在他看来,进入新时代,中国生态美学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艰苦求学中燃起对美学的兴趣
    1941年出生的曾繁仁,少年时长在红旗下,青年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年后迎来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回忆起来,他感慨道,能与祖国一起成长,这是时代赋予他的幸运。少年时期,耳濡目染马克思主义哲学,激发了曾繁仁探寻人生意义、世界本质、宇宙本源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塑造了他此后所秉持的人文主义情怀。
    之后五年的大学生活,是他最有收获也最艰苦的时期。1959年,曾繁仁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这一时期的山东大学中文系大师云集,著名的“冯陆高萧”代表了当时文学研究的高峰,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曾繁仁回忆说:“其中高亨先生求异与求新的治学精神,以及陆侃如先生深厚的文学修养与深入浅出的文风,对我影响都非常大,可以说是受益终身。” 在诸多课程中,给他们讲授“历代文论”的孙昌熙先生激起了曾繁仁对文艺理论的兴趣。“孙先生善于发掘文学作品中的微言大义,治学非常用功,毕生笔耕不辍,常常组织学术讨论会,尤为鼓励、偏爱学生的发言。”在曾繁仁的印象中,那时同学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系里学术氛围浓厚,这与这些名师们对学术的追求与对学生的厚爱、鼓励、指导是分不开的。
    曾繁仁求学时期正逢我国学术史上著名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当时山东大学中文系的讨论氛围尤为浓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些高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讨论,手里捧着大部头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等经典,引经据典,阐述马克思关于美的经典论述等理论,甚至与老师展开讨论,这种风采与氛围真是令人羡慕。”
    当时,山东大学正值初迁济南建校时期,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吃着腌咸菜、窝窝头,住在刚建成还没暖气的宿舍,来自南方的曾繁仁之前从没吃过这样的苦,“当时从上海入学来了15个人,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个别同学因病而休学”。曾繁仁坚持了下来,“虽然苦,但是也从没想过放弃”。他坦言,“这样的艰苦是国家建设初期艰难的缩影,却也锻炼了我们那一代山大人吃苦耐劳的品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汲取思想营养
    最初吸引曾繁仁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20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刚刚译介到国内,便引起广泛关注和学习的热潮,“其中马克思最早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个命题”。在曾繁仁看来,马克思对美的本质的理解,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美学的钥匙,他深刻把握了艺术、审美与人类劳动之间的本质关系。此外,马克思更富有洞见地观察到艺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从而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形成良性互补。
    曾繁仁的美学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此后承担“西方美学”教学课程后,他深入到整个西方美学史,更加感受到马克思对此前西方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与黑格尔的《美学》等西方经典论著都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西方美学论著成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料。”
    时至20世纪90年代前后,曾繁仁担任山东大学的校务行政工作,却并没有因此疏于学术,对学术问题的思考有了更现实的关切。此时,我国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已初见成效,但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悄然显露,曾繁仁较早地关注到这一现象。“西方200多年的现代化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前车之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否必然要步其后尘?美学可以给出怎样的反思?”曾繁仁认识到,西方的工业文明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其理论底色,在审美领域同样得到体现,比如康德将“审美”定义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有其理论的局限性。恩格斯在其《自然辩证法》中曾对“人类中心主义”过度贬抑自然并将人与自然对立的倾向提出过批评,马克思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辩证法的原则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扬弃,发展出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结合的理念,曾繁仁认为这就是一种生态人文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