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唐诗人:捡拾疼痛,确认生活——读余秀华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谢有顺说小说(微信公众 唐诗人 参加讨论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为了让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读完余秀华自选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我想起纪德《大地食粮》中这句抵入人心的话。
    之所以联想到纪德,是因为我没有回避诗人余秀华的特殊身份。面对无数的“脑瘫”、“农妇”标签,我其实也希望对余秀华的诗进行纯粹地阅读,而不是被她的现实身份所拘束。
    回避不了,那就不必要去回避。故意回避诗人的独特性,更是在束缚我们的阅读和理解。而且,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也从来就没有纯粹过。即使对诗人身世一无所知,也要于读诗时,去幻想出一个诗人来。毕竟,诗歌背后必须有人,没有人,又何谈诗歌、遑论文学?
    连“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都必须去寻找出一个情调别致的诗人,阅读余秀华诗歌时,我们又何必特意去撇开一个别样身世的诗人余秀华?
    不回避什么,于是,在读到“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 春天”时,我愿意幻想出诗人的那份自卑和难过;在读到“……我不再想他。哪怕他病了,死去 / 我的悲伤也无法打落一场泪水”时,我情愿以为,这是诗人在为自己的命运感伤和愤恨;在读到《下午,摔了一跤》“提竹篮过田沟的时候,我摔了下去 / 一篮草也摔了下去 / 当然,一把镰刀也摔下去了……我摔在田沟里的时候想起这些,睁开眼睛 / 云白得浩浩荡荡 / 散落一地的草绿得浩浩荡荡”时,我也很自然地想起一个瘸腿农妇摔跤的画面……
    能调动起我们的想象、突破我们各种理论前提的诗歌,是当前最需要的好诗作。
    埃兹拉·庞德论诗时有个比喻:“做桌子不在乎你首先做那条桌腿,只要你完成的时候桌子有腿并且站得稳就行。”
    余秀华的一些诗句组合、字词调用还有着明显的学徒气,还不够精致。但,只要它们有诗意,可以打动人,能够让我们去沉思默想、去感受一种生活的艰难、去回味一种疼痛的记忆、去思考一种活着的哲学,我们又何必固执于一些关于诗歌的条条框框?又何必太吝惜自己的欣赏之语?
    读余秀华的诗,可以看到一种清晰的生活之苦。生活中那些细微的东西,总是被她捕捉得足够奇妙、深沉。
    如《割不尽的秋草》第二部分:“除了与你,我与大地上的一切靠得很近 / 比如这个下午,一群人抬着棺材经过 / 他们把云朵扯下来,撒得到处都是。”“你”“大地上的一切”“棺材”“云朵”,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既具体也飘渺,既轻灵又哀伤,这些奇妙的感受,就是迸发而来的诗意。
    乡土世界的万物,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总有意想不到的沉痛之思。
    还比如《下午,摔了一跤》,这首诗描述的场面再平常不过了,她写到“竹篮”“田沟”“镰刀”“荆棘”的时候,好像吹来一阵田园清风,可是读到用白丝巾包扎受伤的手时,读到“但十年过去,它还那么白 / 赠我白丝巾的人不知去了哪里”时,那么随便的联想,哀伤感来得那么纯粹,让置身事外的读者也惶惑难安。
    而《手持灯盏的人》,“……她是个盲女,有三十多年的黑暗 / 每个黄昏,她把一盏灯点燃 / 她把灯点燃 / 只是怕一个人看她 / 看不见”,没有藻饰,只有简单的勾勒,却包裹着一种艰难的生活,这是一种令人绝望的状态,可这盲女的灯盏,却又温暖动人。
    有人说余秀华诗歌是励志的,并因此而觉得它们近似鸡汤。可励志有很多方式,有柯察金式的,有孙少平式的,有阿甘式的,甚至有堂吉诃德式的、海子式的……有“励志”的精神成分并不能说明什么,它不是判断文学能量的可靠标签。
    余秀华的诗也确实有一股力量,但它们不是简单的要你去寻光明、找幸福,而是一种捡起疼感来咀嚼,让疼痛诞生诗意,以诗歌来支撑生活的内在力量。
    在自序里,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她享受写诗的过程,在诗歌里,完不完整已经不重要了,她比所有完整的人都自在。
    在余秀华的很多诗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诗人面对生活之疼和命运之恶的情感态度,那种倔强和自在,感人,也激励人。比如《我身体里也有一列火车》:
    但是,我从不示人。与有没有秘密无关
    月亮圆一百次也不能打动我。月亮引起的笛鸣
    被我捂着
    但是有人上车,有人下去,有人从窗户里丢果皮
    和手帕。有人说这是与春天相关的事物
    它的目的地不是停驻,是经过
    是那个小小的平原,露水在清风里发呆
    茅草屋很低,炊烟摇摇晃晃的
    那个小男孩低头,逆光而坐,泪水未干
    手里的一朵花瞪大眼睛
    看着他
    我身体里的火车,油漆已经斑驳
    它不慌不忙,允许醉鬼,乞丐,卖艺的,过什么领袖
    上上下下
    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
    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
    诗人把各种意象聚在一起,用粗略的笔陈述了诗人内心的倔强,这像是经历了风雨者的慷慨陈词,内里杂陈着无奈和顽强。
    余秀华用诗思考生命,本身即意味着一种不甘。她不甘于生活中那总也难复燃的死灰状态。她把一切投进诗歌里,幻想用诗歌努力去抓住一些东西,想燃起生活的激情,点旺生命的光辉。
    其实,要说给予余秀华生活之望的是诗歌,还不如说是爱情。
    丹尼洛·契斯说:“我们不知道我们从何处来,更不知道我们将往何处去——从一个虚无到另一个虚无。在此之间,我们必须与生老病死和其他无数事情作斗争。可以说,唯一的慰藉就是爱。即使是悲剧的爱也给了我们慰藉。”
    目前为止,余秀华写的诗,多为爱情诗。但对于余秀华而言,与其说爱情是慰藉,不如说悲剧的爱情才是她写诗与生存的慰藉。这种慰藉当然不同于常人理解的爱情慰藉,它没有甜蜜,更不柔缓,而是倔气、执着,更是哀感中的迷茫、无望中的决绝。
    不说《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中的炽热情欲,只看《我爱你》《那么容易就消逝》《抒情·盲目》以及更多写及“他”的诗中的爱情哀唤,基本是冷色调的,却又能看到诗人的坚韧。比如《抒情·盲目》:
    总是在遇见你的时候,世界黯淡,枯萎
    仿若我吐出了多年的毒
    于是忧伤翻倍,让我顾此失彼
    期待尘世的光照耀,多么奢侈啊
    ——我要在傍晚的时候走进你的菜园
    在白菜上捉虫
    而这些想象,和你不经意的一瞥
    都被我捡进了诗里
    这是一条叉路
    但我总有一些忧伤的诗,如熟透的果实
    一晃,就掉落
    雨一下,就腐烂
    我还是要在傍晚的时候去看看你
    把这绝望再
    重复一遍
    这样的抒情诗,读来令人百感交集。把大胆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融汇,让词语自然跳跃,呈现亦响亮亦悲凉的思绪。
    余秀华用诗歌收拾起生活的疼痛感,而诗歌确认余秀华生命的存在感。有了诗歌,疼痛不再麻木,生活不再沉寂。为了维持对生活的兴趣,余秀华付出的努力程度,我们无法明了,但因为她的诗,我们可以体悟到:一个不健全者的生活之苦和爱情之痛,以及用诗意在这些艰难与疼痛中绽放的生命亮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