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对话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③ 王尧:真正的批评家不能对时代失语

http://www.newdu.com 2018-08-17 新华日报 陈洁 参加讨论

    
    王尧
    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江苏作家朱辉、胡弦、王尧的3篇(部)作品获奖。其中,苏州大学博导王尧凭借《重读汪曾祺兼论当代文学相关问题》获得文学理论评论奖。昨天,王尧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一直以来,对汪曾祺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您的《重读汪曾祺兼论当代文学相关问题》想带给读者一个怎样的打开方式?
    王尧:我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与思想文化,汪曾祺是我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重要作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曾经写过讨论汪曾祺散文的文章。在九十年代初,我出版的《中国当代散文史》,第一次把汪曾祺作为散文家写入文学史。近几年来,我关注的学术问题之一是如何将当代作家作品历史化、经典化,由此重读了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汪曾祺是其中之一。
    所谓“重读”,是试图对汪曾祺和汪曾祺的创作做出新的阐释。新的阐释不是推倒既往的论述,而是要对已经形成的共识加以学理的解释,对未发现的意义加以挖掘,对偏颇的评价加以纠正。我觉得要在中国文化、文学的内在脉络中讨论汪曾祺,讨论汪曾祺文本的内部构成。现在我们比较多地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对的,但当代文学创作不是简单地回到传统,既要传承也要转换;同时,不仅要重视“旧传统”,也要重视五四以后的“新传统”。汪曾祺的创作也传承了鲁迅、沈从文、废名的传统,这是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我们要在对话关系中讨论文学问题,我们说汪曾祺是“士大夫”,他同样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并不拒绝西方文学的影响。因此,汪曾祺的创作在当下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记者:有一种声音,当下的文艺批评出现了一味吹捧、对平庸作品失语的现象,您如何看待当下的文艺批评生态?
    王尧:就文学批评而言,我个人首先肯定文学批评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文学中的重要作用,不看到这种作用是违背历史真实的。但和八十年代相比,文学批评与创作的互动关系,对读者的引导作用确实淡化了不少,文学批评逐渐演变成一种专业内的批评。就专业范围看,文学批评在问题意识、思想内涵、价值选择、审美判断等方面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当文学批评只是一种知识生产时,它的影响力就会衰退。文学批评需要为文学史论述,为大众的接受提供一个及时性的参照,成为文本和读者的桥梁,发挥引领作用。同时,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思想方式,一种学术方式,也应当为文化建设提供积极的意义。
    在文学批评界,如果有人不负责任、一味吹捧作家作品,那么这样的批评者通常不会被看成批评家。这里涉及到批评家的艺术良知、修养和职业道德。我说过,一位优秀的作家会拒绝庸俗的批评,一位真正的批评家也耻于写作庸俗的文章。批评家与作家的关系是建立在对文学的信仰之上的。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对话关系中建立良性的文艺批评生态。批评家要对文艺现象、文艺作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不良的现象要敢于批评、敢于交锋,真正的批评家不能对时代失语。
    记者:现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是以西学为主建立的,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建立中国式的文学批评呢?
    王尧:现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确实是以西学为主建立的,现代文学也是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影响其实是种存在,但被强大的“西方”遮蔽了。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事实上也存在“向内”和“向外”的两种思路。我不主张对立,而是既“向内”也“向外”。在对话关系中建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既不能割裂自己的传统,也不能自外于西方话语。
    记者:如何看待作家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评论家与时代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王尧:就广义而言,文学任何时候都要警惕与社会、现实和时代脱离。如果脱离了,创作就失去了虚构世界的理想。作家是要拥抱现实,但不是说完全跟着现实走,作家对现实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方式。我这里还要说的是,现实进入文学有一个审美转换的过程,需要机遇。现实也可能是以间接的方式进入文学的。“个人生活”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圈子”,“个人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用社会生活覆盖个人生活,同时个人生活也不能拒绝社会生活。就作家而言,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和确立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这样才有自己的故事。我强调的是具有个人理想、趣味、情调的生存方式对于写作的重要。
    记者: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您如何看待当代中国文学创作,新时代对中国作家最大的考验是什么?
    王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难一言以蔽之。虽然当代文学也走过弯路,但成就是巨大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可以说是新文学以来最辉煌的阶段之一。这当中,一些作品将会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我个人认为,当代作家最大的考验是能不能在文学上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了。文学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传统,更重要的是创造出无愧历史和时代的佳作。我对所有矢志不渝地坚持文学理想的作家都怀有敬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丰富了我们的汉语写作,用文学的方式讲述了“中国故事”。不管他们成就大小,他们努力着。因为有文学,才有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