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革命与乡愁—文化记忆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4)

http://www.newdu.com 2018-08-08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王杰 何艳珊 参加讨论

    四、简短的结论
    本文以电影《芳华》和《百合》为例证,从“乡愁”与“现代悲剧观念”、文化记忆与审美现代性、在中国当代文化中重建悲剧人文主义的可能性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可形成以下的初步的结论:
    一、对于当代中国的审美现代性研究和情感结构的研究而言,审美人类学的方法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二、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文化记忆中包含着中国审美现代性“双螺旋结构”的关键密码。传统音乐中的“老歌”,包括红色经典中的“老歌”是激活或者说打开这个“双螺旋结构”密码的重要方式。
    三、在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中,悲剧人文主义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于当代中国艺术批评而言,哲学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和新人文主义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于乡愁乌托邦的分析,参见:《乌托邦的中国表达机制》,《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1期,第4-10页。
    [2] 2012年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的会议综述见《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5卷,第2期,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6-17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