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俄藏黑水城文献》前言(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李伟国 参加讨论
    出土的社会文书虽然有零碎杂乱、不易辨识、不成系统等先天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当时当地各种社会关系的局部的原始记录,比起历经文人整理的史书记载更加贴近社会,接近真实,因而越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除了上述宋朝西北边境军事文书外,黑水城汉文文献中还有各色官司社会文书六十余件,从年代上说,最早的是北宋端拱二年(989)智坚等四人往西天求取菩萨戒的誓记,最晚的是多件有北元宣光二年(1372)年款的毁房提控案牍,提调粮食公文等。属于西夏遗物的有夏桓宗天庆年间裴松寿处典麦契、夏神宗光定十三年(1223)千户剑亭申报的处决注户状。更多的则是有元时代内容纷繁的文书,如捕盗呈文及批覆,刑房令,亦集乃分省粮斛收支检单,发放粟麦、出典土地、回货之类的契约等等。尽管十四世纪四十年代末,战争使黑水河改道北流,黑水城未能逃脱被沙漠吞噬的结局,但从这些文书可知,在三十多年后的北元时,黑水城地方政权依然在有效地行使着职能,老百姓仍然在这块土地上生活。黑水城最终成为一座死城,这是当地人民的一场灾难,然而高温与干燥的自然条件又使那里产生与流传的文献、器物得以幸存。
    诸宫调在金代是民间文学的大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环。著名的《董解员西厢记》被明人胡应麟赞为「金人一代文献尽此矣」。在出现如此成熟的作品之前,必曾有过许多同类型的作品奠基。黑水城文献中的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证实了这一论断。这部文学作品的原件,已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由苏聊交还中国,现藏北京图书馆。由于它早已为人所知,现在已经成为文学史家不可忽略的论题。
    金刻本《新雕文酒清话》是一部有趣的宋人笔记,书目无载,而王灼的《碧鸡漫志》曾引述其文。王灼绍兴中为幕官、所著书已引《文酒清话》,则《文酒清话》当刻于北宋时期。黑水城发现的《文酒清话》虽为残本,但王灼所引唐封舜臣索《麦秀两歧》曲事亦在其中,且较王灼引文为详。
    抄本《六十四卦图》未见别本著录。作为术数类的占卜书,当然有助于了解彼时彼地特有的民俗。但是,如果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去考察,也许其意义更为重要。此卷扉页录有关于五代时的民间唱词:「创业开机显朱〔梁〕,定乱平妖复李唐。石晋异图因姑嫂,刘汉逢义为蕃王,郭周社稷成柴氏……」,唱至五代后周归于柴氏。正文先列「颂曰」,然后为释义,其后为「赞曰」,再后为「歌曰」。在各卦图的爻间,分别标志五行干支和妻财、官贵、父母等相应关系;下注该卦出处,比如「观卦」下标明「此卦是玄宗皇帝与叶静能看月宫,虽有好事必不达」。其他还有姜太公遇文王、孟姜送寒衣、汉高祖困荥阳、张骞寻河上源、唐三藏去西国取经、武则天称帝、安史之乱等语。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民间信仰,以及和「诸宫调」的流行互为印证的笔记小说话本的题材、敦煌遗文的题材,这些讲唱文学从唐代历经五代、宋而至西夏王朝,仍是家喻户晓,久盛不衰。
    二 雕版印刷的宝贵史料
    与敦煌文献不同的是,黑水城文献中刻本多于抄本。这是时代进化的结果。在中国古文献传播史上,传抄时代绵延最久,敦煌文献最大量地展示了传抄时代中卷轴装形式的风貌。唐五代宋初的敦煌文献中,已有印刷品出现,而黑水城文献从时代来说,恰与敦煌文献相衔接,这一时代是刻印书籍成熟并被广泛使用的时代。
    在中国版刻史上,宋元刻本最受重视,与宋先后并存的辽金刻本,自与宋本等价,而西夏刻本,世所罕见。明末以来,藏书家即视宋元本为瑰宝,藏书品位之高下,常以有无宋元本及藏有多少为判。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以好古佞古目之。因为无论是从文物还是从文献价值的角度而论,宋元刻本确实高出一筹。当今全国乃至海外,藏有中国古籍的图书馆极多,但藏有宋元本的图书馆不多,收藏有北宋刻本或者相当于北宋刻本的即有《吕观文进庄子义》、《广韵》、《历书》及佛教文献共十余件,南宋刻本有四十余件,金刻本有《孙真人千金方》、《新雕文酒清话》、《六壬课秘诀》等八件,西夏刻本一百余件,元刻本十件,尚有五代刻本数件,其余为唐、宋、伪齐、西夏、元写本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