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声音 >

白庚胜:翻译架彩桥 审美变通途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白庚胜 参加讨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就统一、并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来说,翻译是各种文化族群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借鉴、互相欣赏,共同繁荣与兴旺、共同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手段与渠道。如果没有口头的、书面的文化翻译,文化与文化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精神沟通、思想传播、情感传递、审美表达将不可能,更遑论缔结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并与其他文明体系作有效对接,进而共建人类文明大观园。没有翻译,各种文化便永远自我封闭、自言自语,人类社会就万古长如夜;有了翻译,各个民族才连心联手、通情达意,各个文明方能做大做强、生机勃勃。正因为这样,我国从很早的时候起,便开启了翻译的山林,并构筑起翻译学的大厦,涌现出众多的翻译大师,以双向性或多纬度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审美经验、文化体式转换,为中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无双的贡献,并主要表现在宗教、历史、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尤以文学为甚。
    仅就中国文学翻译而言,从战国时代就已经起步,著名的《越人歌》便是越国使臣拜访楚公子皙时所吟诵诗章的翻译作品:“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番绝唱,至今仍存活于中国文苑,成为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共同构建中华文学宝库的最早见证。继之而起的《白狼王歌》三章,也为中国文学翻译进行了坚实的奠基,并确定了它的爱国主义、文学审美基本价值取向。自此以后,伴随着贯穿于丝绸之路这一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交流大动脉的形成、大通道的开凿,我国各民族间、我国与印欧、阿拉伯、北非之间的文学交流对话日渐频繁,尤其是有关宗教经籍文学及口头文学、戏剧文学、作家文学的汉藏民族、阿尔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渐成气候,展现了中国中古、近古、近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无限风光。其结果是,中国文学在各民族持续、独立地进行着口头的或书面的美学创造的同时,受到了族外、域外、国外文学及其理念的浸润,甚至使用其他民族与国家的语言文字及文学形式进行创作,构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学版图,为丰富灿烂的世界文学长廊增添了异彩,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各民族文学的主体性,构成了各民族文学的本体性,铸就了各民族文学的基本特质。回首望望,翻译带给中国文学的遗产,既有作家、译家、作品星汉灿烂,又有观念、理论、体裁若出江海,还有题材、流派、风格不一而足。同时,中国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回馈给了世界文学众多的光辉形象、精彩语言、神奇故事、悠远意境、别样情趣、超凡想象,更主要的是弘扬了中国价值、张扬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树立了中国形象,让中国与世界靠那么近、贴那么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翻译事业蒸蒸日上,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学翻译事业得到空前繁荣。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翼,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亦有了根本的开拓、长足的进步、显著的飞跃。近70年来,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国家翻译体系,培养起庞大的翻译队伍,成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种翻译社团组织,构筑起多语种的翻译教育体制,创办了许多翻译类报刊杂志及出版社,实施了多类别的翻译工程,设立了多层级的翻译奖。从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翻译文学的重要力量与亮丽风景。其魅力在于:它是汉语、外语、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之集大成者,它是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价值意义在于:通过翻译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它把本属“暴力”行为的文学翻译,变成了“善于把艺术作品从一种土壤移植到另一种土壤”的“米丘林”式存在,它使本来不可转换的诗歌等文学表达具有了足以信、雅、达地进行审美传递、情感互置可能的潜质;它让使用不同语言文字、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受众,能够通过这座桥梁过往彼此心灵的界河,抵达对方思想的心境,沟通互相陌生的感情,共筑美丽的梦想,发酵真、善、美的能量,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和平进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世界是一个多元多样的存在,基于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开放、包容、共创、共享秉性,以及社会主义文学所承担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神圣使命,中国作家协会一直重视文学翻译,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悉心呵护扶持更是用力甚巨。我们一直礼敬拥有56个民族文学历史与现实的中华文学格局,长期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平等团结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文学版图上的具体体现,将各民族文学平等存在、各民族文学共同发展进步作为工作的强劲动力。从而,自诞生之日起,中国作家协会就始终把继承优良文学传统、吸收外来优秀文学营养、推动当代文学创造、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事业作为天职,并为其赋予既繁荣作家作品创作、收集口头文学作品、挖掘书面文学遗产,又多向度进行各少数民族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中国少数民族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学翻译的重要使命。其结果是:在1285位现有中国作协少数民族会员中,有许多老作家的文学生涯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族民间文学收集翻译,另一部分则是卓有成就的少数民族文学业余或专业翻译工作者;在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文学报刊中,《民族文学》创办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版;中国作家协会专门设立了主管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翻译工作的少数民族文学处,以及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在中国作家协会有关团体会员主管的社团里,已经成立新疆文学翻译协会、内蒙古文学翻译协会等一批文学翻译组织;在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等大型文学行动中,专门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汉语文翻译专项与中国当代文学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专项、少数民族文学对外翻译专项。此外,中国作家协会下属鲁迅文学院的作协会员进修培训专门开办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高级研讨班,中国作协主持召开的众多文学工作会议中多次召开过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专门会议;中国作协主办的11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一直设立有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奖项。这些举措促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局部到整体、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从经籍文学到作家文学、从文学遗产到现当代文学,以及从文本翻译为主到翻译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的全面发展进步,出色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办的任务,得到各族人民的肯定和文学界的盛赞,以及各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读者的欢迎,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亦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面对已经创造的辉煌,我们没有陶醉止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我们正在作出新的应对;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自信从容、奋发有为;为了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又在进行新的规划与调适。为了适应中国文学全面兴盛的大好形势,并促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整体繁荣的大好局面,同时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国际对话,育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自身的一片新绿,我们决心在继承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重要性及其价值意义的认识,并且把它扩及到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事业,以及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甚至为国家文化安全、外宣、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而发力的高度,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翻译事业的生力军,尤其是承担起文学翻译与民族翻译战线的先锋队、顶梁柱的重任。
    二、健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体制,使之既有党政领导体系,又有组织实施主体,更有法律保障及监督制度、市场运营秩序,实现从人才培养、实际操作、成果推广,到学术研讨、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都配置合理、有制可依、有法可循、有度可遵、有纪可守,而不是挂一漏万、重床叠屋、随心所欲、散兵游勇的状态。
    三、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总体规划,并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相一致,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予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使之有组织、有目标、有任务、有监督、有验收地运营,克服盲动性、临时性、零星性。
    四、完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机制,进一步鼓励教育培训、评奖激励、宣传推介等方面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调动一切有效手段,协调各方积极力量,配合好少数民族文学原创及理论批评,并推动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美美与共、审美大同。
    在此背景下,中国作家协会的紧迫任务是:
    一、尽快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学会,并鼓励在已成立的内蒙古文学翻译协会、新疆文学翻译协会的基础上组建好广西、藏区、延边、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协会,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拓展新领域,形成扁平化、多语种、全国化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网络,与国家民族翻译局、国家外文翻译局等部门的有关工作进行有效对接。
    二、制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中长期规划,分主次、别缓急、辨轻重地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规模化、系统化、连续化、多维度化,实现稳步积累、审慎实施、扎实推行,积小成为大胜。
    三、继续在鲁院开办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人才培训班,亦支持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将其纳入到各省市自治区文学院乃至民族院校语言文学教育体制中,以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人才及其队伍,确保翻译的数量质量,传播文学精华,助推文学创作,达成文学繁荣。
    四、启动第二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继续设置民译汉、汉译民专项,并新增外译民与民译外专项,实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全面推进、全部打通,促成母语作者及时高效了解其他少数民族文学、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的最新动态,以提高母语原创水平,亦令其他少数民族、全中国、全世界文学界迅速吸收、鉴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崭新成果。
    五、在已有《民族文学》杂志5种少数民族语文版的基础上,尽快增加其壮文版、彝文版,并逐渐孵化更多民族语文版,同时着手筹划英、法、德、俄、西班牙、日、韩等语文版,将它们数字化、网络化、影视化,形成巨大的少数民族文学传媒群落,强化它的集聚力、扩散力,以展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巨大成果,中国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创造活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思想水平、艺术成就、审美高度,为外宣服务。
    六、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评价机制,在巩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条件下,创办独立的翻译奖,并在其下分设译者奖、译著奖、编者奖、刊物奖、机构奖、组织奖等,进一步彰显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在少数民族文学繁荣中的重要意义,并推动它的互动性存在、链条式衔接、协调性发展,发挥好评奖与评价的激励效力。
    七、尽快编篡出版多语种“中邻跨国民族文学作品选”丛书,在对外文化传播上,既远交,更近交,作好文学安邻睦邻工作,实现文化外交的刚柔并举,构筑文化安全长城,构建良好、和平、友善的周边文化环境。
    八、迅速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读本”丛书,并翻译成多种少数民族语文、主要国家语文,导读有关优秀作家作品,扩大中国文学影响,进行中国价值传播,塑造中华文明新形象。
    九、定期召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会议、学术研讨会,不断总结既往经验,不断吸收历史教训,不断进行学术探讨,不断开拓发展空间,不断推进工作时间,使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更加精准,并与少数民族文学原创、理论批评齐头并进。
    十、尽快建立独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基金,或在中华文学基金之下设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专项,对有关人才培养、作品推广、专项工程、学术团体、同仁组织、评奖活动、交流活动、平台建设等提供专门性资金支持、财力保证。
    目前,我们伟大祖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正处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美好梦想、同奔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伟大时代。文学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不可推卸,少数民族文学对此应承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尤其是精神、审美责任非常重大。让我们共同奋斗,既重视各少数民族文学的母语原创,又做好它们之间、它们与汉文学之间、它们与外国文学之间的翻译转换工作,让文学审美天堑变通途,让少数民族文学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更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更加灿烂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此文为作者在“2016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