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多留一点“信史”——写在《世纪》创刊十周年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徐福生 参加讨论
文史研究馆是建国初由毛泽东主席倡导、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创立的,担负着敬老崇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把传播文史知识、研究文史问题作为基本的任务。研究历史需要史料,办好一份普及性的、文史综合类的刊物能起到一点积累史料和传播历史知识的作用。鉴于此,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原馆长萧干先生的倡导下,于1993年7月份起将原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上海文史》季刊改由中央馆和上海馆两家共同主办的《世纪》。
    《世纪》凭借全国文史研究馆系统文史人才荟萃的优势,一开始就抓紧进行了“抢救”性的组稿,努力开掘年时高、阅历深、史料丰的历史当事人的“亲历、亲见、亲闻”的馆员回忆。这些史料以第一手资料披露中国百年重大历史事件内幕、介绍历史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和趣闻轶事,许多还是独家报道,史料价值高,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研究历史,贵在求真。求也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懈追求之谓也。这就难免要对以往的研究和定论有所问、有所思、有所辨。而问也罢,思也罢,辨也罢,对于撰者、编者和审稿者而言,都应具备必要的辨识与考证,即政策方针的把关、文史知识的查核、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和清晰的逻辑判断。于是,“实”一直是本刊所遵循的。要求刊发的文章行文平实,不装饰﹔历史叙述,实事求是,不扩大、缩小,更不允以个人偏见、倾向,或某种需要而随意裁剪。
    十年路漫漫,这份刊物仍是当年的朴实无华,仍是以“亲历、亲见、亲闻”的文章为特色。十年来,中央文史研究馆对《世纪》的每期校样,都组织资深学者审读把关,这是给我们工作的最大帮助。本刊还经常得到新老读者、作者的热情支持。由于我们人力和水平有限,
    本刊编辑和出版环节中仍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真诚地感谢你们对本刊的帮助和谅解,欢迎多提批评意见,以利我们在日后工作中改正。值此《世纪》创刊十周年之际,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尝试编辑出版的《目击二十世纪丛书》,首期先推出五辑:《国门内外》、《民国名流》、《无形战线》、《红色英杰》和《共和国风云》,将于近期出版发行。届时期盼得到方家和读者们不吝赐教,以为我们今后继续编辑出版新的《世纪》丛书时参考。衷心感谢。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世纪》杂志主编、编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