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继承过去山大文史精神血脉、成就新世纪学术创新品牌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中华读书报 祝晓风 参加讨论
    文献学一代宗师王绍曾先生的《目录版本校勘学论集》,收入王绍曾在长达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所撰写的60余篇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在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成就。《论集》极具创新精神,前瞻性强,多有填补空白之作;既偏重于材料的挖掘,己任其劳而使人受其益,又以论说见长,富于创见,真正做到了考论的完美结合;该书还收录了王绍曾先生独撰或主编的多种著作的前言、后记、整理缘起,为后人留下了足资参考借鉴的工作经验。 
    《秦制研究》是张金光先生20余年学术研究成果的结晶。本书全面论析了秦国的土地制度、为田制度、阡陌封疆制度、租赋徭役制度、官社经济体制、家庭制度、刑徒制度、居赀赎债制度、乡官制度与乡沿、学吏制度、爵制、记籍制度的历史渊源与衍变之迹,同时又旁及六国,兼考异同,旨在以秦制为枢机,以全中国为背景,探讨自先秦制度向汉代制度的历史过渡形态。 
    李士彪著《魏晋南北朝文体学》,对有关文献采取了竭泽而渔的研读方法,对大量第一手资料予以分析抽绎,建立起了体裁学、篇体学、风格学三位一体的总体架构。作者的目的,在于贯彻“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并重”的原则,“恢复魏晋南北朝文体学的原貌”。全书以文体为切入点,又涉及到一般文学史忽略或语焉不详的领域,且每每从文体发展源流的考索中得出独到的结论。 
    李焘是宋代继司马光之后最有成就的史学家,所撰《巽岩文集》120卷,元代已经亡佚。王承略、杨锦共同编撰《李焘学行诗文辑考》全面评价李焘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全书共分三篇:一、《李焘事迹编年》,依年谱之例,编录李焘事迹。材料翔实,考证细密,对此前的同类著述多有补正。二、《李焘著述考辨》,首次对李焘的所有著述详加考论,分类叙录。三、《李焘诗文辑存》,广搜四部群籍,辑收李焘逸作。与《全宋诗》、《全宋文》所收李焘诗文相比,本篇以出校精细为特点,更具参考价值。 
    宋开玉著《杜诗释地》是一部系统研究杜诗地名的专著。本书通过解释杜甫诗作中所涉及的地名名胜,说明了历史更革和时事演变,描绘了杜甫的人生足迹,展示了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此书承继了杜诗地名学的传统,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经过细致的排勘辨析,订补了前人的错误与不足。此外,作者还借诠释杜诗地名以考订杜诗原文,复以杜诗反证史书记载的谬误;此书还将与杜甫有关的纪念性名胜也收录其中,从侧面勾勒了杜诗学的人文景观。
    《关中方言古词论稿》是已故朱正义先生的遗作。作者将传统方言学的方法和现代方言学的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从词汇学的角度对古词作出了总体分析,然后再将见于古代文献而又仍然通行于现代关中地区的语词200余条,逐条按文献的历史顺序引出古代用例,说明其词义、读音、用法等等,并与现代关中方言进行对比,条分缕析,对这些关中方言古词语的渊源、流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20世纪以降,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一批标志性学刊和丛书,例如《古史辨》、《食货》、《禹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燕京学报专号》、《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考古学专刊》等等,它们能够让人们在数十年后,用到或者想到这些学刊、丛书,就能想到这些学术出版物所依托的机构和支撑这些丛书、学刊的杰出学者群。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学术丛书也多有出版,但以大学或学院“专刊”为集合而出版的高质量的纯学术著作尚不多见。日前,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组织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丛书《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专刊》第一辑6种正式出版发行。该《专刊》因为其突出的纯学术性、集中的古典学主题和高质量的学术水准,以及其明确的学术志向,一出版就引起学术界关注并得到广泛好评,甚至被权威人士称为具备了“标志性丛书”的条件,对学术界有特殊意义。 
    山东大学是一所素以文史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多年来在文史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其中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沿续清代乾嘉学派而发展成的新古典学。乾嘉考据学主要集中于儒家经学、小学和史学领域,随着二十世纪学术的巨大飞跃,考据学迅速扩大到诸子和文学领域,并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实证学派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现代色彩的新古典学。山东大学地处孔孟之乡,受地缘关系影响,特别重视中国传统学问,从学术渊源上又与古史辨派、清华研究院、章黄学派有着不可分割的传承关系。建国以来,著名学者高亨、陆侃如、冯沅君、萧涤非、殷孟伦、丁山、童书业、郑鹤声、黄云眉、张维华、王仲荦等在山东大学执教,体现着这种学术传承关系。近年来,山东大学特别重视文史研究传统的发扬和中青年学者的培养,一批学人已建树学林,在学术界享有声誉。老山大数代学术精神血脉,时有断续,终见不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