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11幅清朝海上军演图分藏两岸故宫唯一记录醇亲王奕譞阅兵,其奏折直接促成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深圳晚报 王国平 参加讨论


    
    《渤海阅师图册——阅师记程》,记载醇亲王阅兵的行船路线及里程数。北京故宫收藏
    
    《渤海阅师图册——兵船悬彩》,描绘醇亲王前往定远舰视察。
    
    《巡阅北洋海防图》,又称“渤澥乘风图”。 台北故宫收藏
    
    《渤澥乘风图》局部,船尾操舵的洋人船员。
    
    《渤澥乘风图》局部,善庆、奕譞、李鸿章。
    1886年5月18日,凌晨。这一天是阴历十五,月明潮涨,海风席面。
    一行船队从天津大沽口入海后,10余艘铁甲军舰随即列队护航。
    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顿生豪迈之情,奋笔疾书,写下《放歌》:“危坐入东海,飘飘心迹真仙宰。沧波万叠涌艨艟,又疑云烟出没笼崴嵬。西送月无痕,东瞻日初浴,除却升沈赤白丸,惟有滉漾一色连天绿!”
    这次与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醇王带了两个宫廷画家和两个摄影师,还留下一册《巡阅北洋海防日记》,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唯一的一次亲王阅兵。但长久以来,这些资料分散在各处,如随阅画师绘制的10幅《渤海阅师图册》保存在北京故宫,而大幅《巡阅北洋海防图》则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2013年才首次公开展示。当年随行摄影师所拍摄的照片中有10余幅也是近年才考证出来。
    醇亲王去世后北洋海军各舰降半旗10日
    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十二日,慈禧太后任命醇亲王奕譞为海军大臣,二十四日,海军衙门成立。次年,醇亲王奉太后懿旨巡阅北洋水陆各军。
    由于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父亲,因此具有高度的政治宣示意义。历史学者王家俭先生称此次海军校阅“声势浩大、军威隆重,为清季海军建军史所罕见”。关于此次巡阅,有《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渤海阅师图册》《巡阅北洋海防图》等记载巡阅过程的官方文献和图绘。
    《渤海阅师图册》,绢本设色,10幅,每幅宽40.5厘米、长57.6厘米,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共分10个主题,分别为《庙岛蜃市》《阅师记程》《芝罘形势》《威海水道》《威海船操》《旅顺水操》《海军布陈》《兵船悬彩》《烟台大会》《登州振旅》图绘,描绘了巡阅各阶段的重要事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巡阅北洋海防图》,绢本彩绘,尺寸较大,宽316厘米、长251厘米。画面的主题是航行于渤海的海晏轮,整个绢本完整,没有拼接痕迹。
    奕譞以亲王之尊校阅北洋,引起轰动,中外报刊竞相报道。英国派10艘军舰观礼,法国派6艘军舰观礼。在这次大阅中,醇王观看了军舰实弹射击、鱼雷发射、岸炮打靶、步兵操演等演习科目。他第一次亲眼看到铁甲舰,第一次亲身接触了能够用英语操练会话的北洋水兵,第一次见到了海市蜃楼,还第一次以皇族身份与旅顺机器局的学员们一起在食堂就餐。大阅结束后,醇亲王即在上奏的奏折中做出了几个判断:一是南北洋海军舰艇数量少,需继续引进,北洋军舰的数量需要加强;二是海军要专设提督并制定章程,形成定制。奕譞的奏折直接影响了决策,直接促成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
    以后的岁月中,醇亲王专门做了一方大印“渤澥乘风”。1891年元旦,醇亲王在操劳中病逝。去世之前,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前往王府探视。父子相见,“行拉手礼”,期间,醇亲王解下带在身上的一块如意交予光绪帝,并嘱咐“无忘海军”,这块如意就是当年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后慈禧所赐。
    听闻醇亲王去世后,北洋海军各舰以西式海军礼节降半旗10日。自醇亲王去世后,北洋舰队和李鸿章失去最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人,北洋舰队未能再进行更新,直到甲午一战全军覆没。
    10幅《渤海阅师图册》描绘了巡阅各阶段的重要事件
    1886年5月,总理海军事务醇亲王,奉旨巡阅北洋海防,扈从文武官员及舆仆人等230余人。李鸿章对醇亲王进行隆重接待,凡阅操一应事宜,悉由周馥筹办。
    周馥,当时署理长芦盐运使津海关道。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他操办一切。同时,他还亲自撰写了数万言的《醇贤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通过日记和北京故宫收藏的10幅《渤海阅师图册》,可以详细了解当时醇亲王巡阅的活动。
    当年5月18日凌晨丑时,醇王一行乘船出海。
    “海晏”在前,保大轮随后,在北洋军舰护航下,前往旅顺。
    北洋舰队主力铁甲舰“定远”“镇远”,巡洋舰“济远”“超勇”“扬威”,和南洋海军的巡洋舰“南深”“南端”“开济”为醇亲王乘坐的“海晏”号列队护航。
    “海晏”之后,又有“镇东”等6艘炮艇。
    5月20日这天上午,奕譞登旅顺黄金山炮台,8艘战舰会集黄金山以南水深处,表演布阵与射击。浅水区又有5艘鱼雷艇冲出,施放鱼雷演练。醇亲王看后,极为高兴,与观者击掌喝彩。
    21日,醇王在这天除了视察旅顺的炮台外,还特地参观了旅顺鱼雷厂,在工厂里醇亲王见到了现代化的机械。
    工厂里,奕譞和那些见到他“惊惧下拜”“不敢仰视”的学堂学生说笑谈天,全然没有一点大清王爷的官架子。因为参观时间过久,“旧已逾午”,而且他曾有言在先,除了李鸿章安排的饭菜,别的军营、工厂准备的酒食一概拒绝。他甚至还在鱼雷厂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餐简朴的“疏面”,“饱啖之,若忘其菲”。
    当天晚上,在经过三百一十里的航程后,醇亲王一行抵达北洋舰队另一个重要基地威海卫。
    22日,醇亲王观看镇东等6艘炮艇打靶,并登上定远舰验查。这是有明确记录的醇亲王唯一一次登上北洋舰队的旗舰。
    当天下午,醇王又经过一百四十八里的航程抵达烟台。当时英国10艘军舰和法国的6艘军舰都在港口外列队迎接,各舰鸣炮21响,这是最高的礼节。
    23日,他启程回大沽口。英法各兵舰再次鸣炮21响相送。
    这一天航行了六百四十三里,是一段非常长的航行,海上微微有风,其中有人不胜颠簸眩晕呕吐,但是第一次如此长时间乘船的醇亲王却谈笑如常。
    在这次航程中,在经过山东庙岛时,醇亲王第一次看到了海市蜃楼,并命随行画师对此专门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这次出现的海市蜃楼,似乎就像是大清北洋舰队的一个象征,兴盛之时,大放异彩,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正如北洋舰队在短短的几年后覆没于海上。
    大幅《渤澥乘风图》描绘了形态各异的28个人物
    身着黄马褂的醇亲王奕譞、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等人,站在船桥之上,目视前方;四名警卫在旋梯之下,时刻警戒……这一幕出现在《巡阅北洋海防图》上,画中共画了28个人,人物刻画细致,犹如照片。
    这是《巡阅北洋海防图》的一个细节。
    《巡阅北洋海防图》又叫“渤澥乘风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年才首次在台湾公开展出,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在《巡阅北洋海防图》中,共刻画了28个人物,绘画细致,栩栩如生。
    图中,船桥之上,醇亲王奕譞中立、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立于右方,海军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立于左方,三人都穿着黄马褂。
    图中,画师描绘了7位正在各司其职的洋人船员。船头和船尾的两个洋员,正在操作舵轮,头戴高帽,着西服。船艏有三位洋人,一位在整理杂物,一位抛下系绳水桶取水,一位则持拖把清洁甲板。在船中的一位洋人,头戴高帽,身穿西服,右手拿着手杖,左手插入口袋,甚至连胡须、抽烟的动作都精细绘制下来。在船的尾部,还有一名船员正在检查轮机的进气口。
    在船的甲板上,画师还画了18个随行官员和杂役,其中有11人是身着紫色马褂的官员。在船艏位置,有三人在天桥前方的前甲板遮阳棚下,两位在安排座位,一人正在翻阅书籍。
    在天桥下方,楼梯口处有四位官员,似乎是在做警戒工作,其中一人正在低头翻阅公文。在船尾甲板上,放着醇王一座轿子,有三名官员正在前后警戒。这顶轿子,一说是慈禧太后所赐的杏黄轿,一说是黄绊四人肩舆。当时慈禧旨赏乘坐杏黄轿,醇王两次上疏力辞,而准备了黄绊四人肩舆作为坐轿。在更下一层甲板上,又画了8人,其中一人是穿紫色马褂的警卫,剩下七人中,形态、动作各异,有人在低头看海,有人在远望,均穿便服。
    在船上底层甲板上,画有一名手持烟斗的人,他应该就是受慈禧太后派遣一路照顾醇亲王的太监李莲英。
    海晏号在海上行驶了63年 抗战中在上海十里铺沉船御敌
    醇亲王阅兵的座舰是海晏号,画中“海晏”二字十分显眼。
    据台北故宫博物院修复此画时发现,透过手持式实体显微镜,看出“海晏”二字是以闪闪发光的金属矿物颜料金粉勾勒描绘而成,此举宛如画龙点睛一般,显示出该船舰在当时之重要性。
    海晏轮原为美商旗昌轮船公司海轮,原名盛京,1874年在江南造船厂建造完工,行驶上海至福州航线。1877年招商局并购旗昌时纳入船队,载重2800吨,载客281人,盛京因而改名“海晏”。
    最初建造时,海晏号为明轮结构,叶片部分或全部露出水面,这种设计容易导致船舶不能稳定航行,因此1882年改为暗轮,将推进器置入水中。
    除了在1886年,作为醇亲王的阅兵座舰外,海晏号还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诸多重大事件。
    1884年,中法战争前,刘铭传从上海秘密搭乘海晏轮突破法舰队封锁抵台任巡抚,刘铭传得以指挥在台的抗法大局。
    1895年,甲午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海晏号暂时易帜,改挂德国旗,将船名暂改为“公义号”,搭载李鸿章之子李经方至台交割。
    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又曾短暂藏匿于海晏号中逃脱清廷追捕。
    最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当年8月13日,海晏号在上海十里铺沉船御敌。
    海晏轮总共在海上行驶了63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