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卢汉超与上海史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卢汉超,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近代中国城市的都市化与工业化研究,曾任中国留美历史学会(CHUS)会长,并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作为文革后第一批硕士研究生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习,师从唐振常,毕业后在历史所从事研究工作,之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大学历史系执教至今。
    主要著作有:
    《赫德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上海史》(部分章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Beyond the Neon Lights: Everyday Shanghai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主编《台湾的现代化与文化认同》(台湾八方文化企业公司 2001年出版)
    著有论文:
    《西方物质文明在近代上海》
    《上海租界华人参政运动述论》
    《畸形的发展:上海的棉花和棉花业 1350-1843 》(Arrested Development:Cotton and Cotton Markets in Shanghai,1350-1843 Modern China 18,No.4)
    《远离南京路:近代上海的市民生活》(Away from Nanjing Road: Small Stores and Neighborhood Life in Modern Shanghai,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4,No.1)
    《都市流浪者的发祥地:上海的棚户区 1920-1950(Creating Urban Outcasts: Shantytowns in Shanghai,1920-1950 ,Journal of Urban history21,No.5)
    《走向都市:近代上海的乞丐》(Becoming Urban: Mendicancy and Vagrants in Modern Shanghai,Joural of Social History)等。
    曾著有《赫德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概述了海关总税务司司长赫德的一生,在考察赫德一生的主要经历特别是在华活动的同时,将赫德及其任职的海关税务司放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进行客观地论述,资料引用详尽,就赫德如何完善中国近代海关、赫德在清廷与列强之间微妙关系以及其在洋务运动中所起的作用等诸问题进行了阐述,作为研究赫德这一颇有争议的人物的传记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由卢汉超主编的《台湾的现代化与文化认同》(台湾八方文化企业公司 2001年出版)一书,以台湾这个既有辉煌的现代化成就又面临复杂而敏感的文化认同的城市为对象,以现代化和文化认同为中心,对台湾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宪政改革、社会变迁、妇女问题、大众文化、海外移民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材料引用丰富,角度新颖多样,立论严谨,文字深入浅出,为研究台湾问题的发人深省的重要著作。
    在上海史研究领域,卢汉超曾就近代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西方物质文明对开埠初期的上海的影响、租界内华人的参政运动、近代上海的棉花业发展、近代上海的游民与乞丐、城市的文化认同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Beyond the Neon Lights: Everyday Shanghai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一书为卢汉超研究上海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代表性著作,历史学家熊月之先生赞其为“为上海史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 。这本著作将视线放到那些位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底层人民身上,将目光对准那些来自于乡村的移民、黄包车夫、贫民窟,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描摹,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种风情的都市生活、一副生动鲜活的画面。在书中作者指出,成千上百的乡民由农村来到城市,过着艰难的生活,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们组成了上海的贫民队伍,但贫困、艰难并未将他们驱逐出这个城市,相反他们在这里生活,并将家乡的亲人带到了这里。作者正是以他们──弄堂、石库门中的小市民为考察对象,关注其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援引大量资料,包括口述、调查、档案、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分析他们从乡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保持着与传统的相关联系。在对小市民作出定义时,作者提到,“小市民”作为一个群体所显示出的是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即一般意义上的“市井之辈”,并非西方学术界所认为的“中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在近代上海,都市化、现代化与西方化是密切相关的,在此书中作者力图通过对上海“小市民”市井生活的多角度描写,表现上海虽然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了许多由乡村而延续下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这些生活方式在里弄中之所以得以保存,究其原因,反映了传统与现代化并非简单的对立,对普通市民来说,主要问题在于择善而从,而并非对现代化的一并热衷,唯其是从。通过研究处于新旧、中西、城乡等各种矛盾中的上海市民的生活,表现中国老百姓在近代急剧变动的社会中所表现出的惊人的适应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