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原先觉得过去研究《文心雕龙》的著作、论文颇多,较难出新意,只想就有心得处写少数几篇论文。后来心得逐步有积累,写出的论文遂多,能编成专书问世,这是原先没想到的。 《探索》书中的《〈文心雕龙〉的宗旨、结构和基本思想》一文比较重要,提出了我对《文心》一书全局性的看法。该文认为:《文心》原是一部写作方法指导性质的书,但书中讨论到不少文学理论、文学史的重大问题,见解精辟,富有理论价值,因而仍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巨著。《文心》全书可分写作方法总论、各体文章写作论、写作方法统论、附论四个部分。时下流行的看法,是把《文心》的第二、第三部分唤作文体论、创作论,在这方面我的看法很不相同。书中虽然并没有对《文心雕龙》的内容作全面的阐述,但对《文心雕龙》产生的历史条件、风骨论、刘勰的文学历史发展观、刘勰评价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标准、刘勰对汉魏六朝骈体文学与宋齐文风的评价等若干比较重要的问题,都有相当具体细致的分析。此外,还对《序志》、《原道》、《辨骚》、《神思》、《总术》等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和杨明同志合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之二),其中《文心雕龙》一章约有十万字,由我执笔。该章吸收了《探索》一书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其好处是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文心》全书,但由于受到批评史书性质体例的约束,不免也说了一部分介绍性的话,同时对某些专门问题,也未能充分地展开论证,这是它不及《探索》之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我研究文学批评史,重点从魏晋南北朝转移到隋唐五代阶段,从此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写得颇少,十多年来写作不到十篇。现在把它们编集在一起,作为《文心雕龙探索》(增补本)的下编,呈献给喜爱古文论研究的读者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和周锋同志曾合编了一本《文心雕龙译注》(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五十篇题解,由我执笔。这五十篇题解,虽然比较简括,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对《文心雕龙》各篇的理解,可以补充单篇论文着重阐述一部分问题的不足。我写题解时,注意结合汉魏至南朝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力求写得客观,力求避免某些《文心雕龙》今注今译本轻率颂扬或批判的现象。现在就把它们放在下编的后面。 我研究《文心雕龙》,特别重视把书中的理论原则与作家作品评价联系起来考察分析,我觉得这样做,更有利于看清楚问题的真相和实质。《探索》上编中有不少篇章,如刘勰对民间文学的态度、他的风骨论、他对汉魏六朝骈体文学的评价等篇,都是着重从这一角度考察、分析的。《探索》下编中的论楚艳汉侈、对东汉文学评价、对汉魏六朝小说的态度诸篇,也是如此。《研究〈文心雕龙〉应全面了解其作家作品评价》一文更是从全局上作了简要的理论概括。我研究其他古文论,也往往采用这一方法。我研究方法的这一特点,希望读者能注意体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