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序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陈蒲清 参加讨论
    《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是金圣叹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它全面而自成体系,材料扎实,文如其人。
    做学问,前人成果太少,难;前人成果太多,更难。前人成果太少,难在没有参考借鉴;前人成果太多,则很难跳出如来佛的掌心,容易落入窠臼。落入窠臼而抄袭重复的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它违背了科研的基本精神。金圣叹研究,属于前人成果比较多的类型。仅二十世纪以来,中外学术界研究金圣叹的专著有数十部,论文达到六七百篇。在前人成果多的科研课题面前,如何才能不落入窠臼呢?个人体会,其出路只有两条:第一条路是发现旧说的错误或推倒旧说,提出新的完全独创的见解。这条路很难,因为科研不能随心所欲,不能为创新而创新。第二条路是认真而全面地吸收前人的成果,去伪存真,加以择别,加以系统化,把研究的问题向前推进一步。《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走的就是这条路,而且是脚踏实地向前迈进。《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全面、系统、扎实。
    《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全面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研究内容的全面。全书内容囊括了金圣叹的生平、世界观、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抒情文学理论、叙事文学理论,还有金圣叹对文学评点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的现代性、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等等。其全面性超越了过去大部分的金圣叹研究著作。比如:过去人们对金圣叹的叙事文学批评理论特别是小说批评理论研究,可以称得上深入广泛,而对他的抒情文学批评理论则研究得不够。虽然,金圣叹的抒情文学批评理论,无论是创新性或影响都赶不上其叙事文学批评理论,但是,它在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有突破传统的独创精神。特别是其中的《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唱经堂杜诗解》、《天下才子必读书》,更是人们所熟知的著作,最流行的古文读物《古文观止》实际上就吸收了《天下才子必读书》的传统与成果。第二方面是评价的公允全面。学术界对金圣叹的评价,历来就有尖锐对立的两派,或抬至九天之上,或抑之九泉之下。《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对这两派的观点都作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如:鲁迅《谈金圣叹》一文,彻底否定金圣叹,而且在1949年以后具有绝对权威地位,压倒了其他对金圣叹的评价。其实,鲁迅此文是一篇有感而发的杂文,而不是研究专著。本书评价鲁迅此文说:“鲁迅的观点虽在其文化批判方面有鲜明的时代性,但其立论的主观色彩过浓,有片面和偏激之处。”这样评价就做到了“知世论文”、“知人论文”。本书作者不仅能够客观分析各派对金圣叹的评价,而且自己对金圣叹的评价也是客观冷静的。比如:本书比较金圣叹与著名思想家李贽说:“李贽主要还是靠他那种反传统的、离经叛道的大胆创见影响后人。金圣叹虽也有悖逆之处,……但他主要还是以他崭新而独特的评点风格而赢得读者的。”本书在充分挖掘金圣叹文学评点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鲜明地指出了金圣叹文学评点的严重缺陷。
    《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系统性,是比较突出的。本书第一章第二节,在论证的基础上,列出表格,整合了金圣叹的思想体系及其对文学评点的决定作用。表格明确地列出,金圣叹的以宗教色彩为主调的思维模式,决定了金圣叹世界观的三个方面:社会伦理观,宗教哲学观,历史文化观,这三方面又共同体现在金圣叹对各类文学作品的评点中。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夹批中说:“一部书皆从才子文心捏造而出。”这就是佛经所主张的“三界唯心”、“因缘生法”的体现。《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圣叹腰斩《水浒》与《西厢记》,皆结束于梦境,除了艺术上、政治上的原因,其思想来源应该是《金刚经》的“六如”之说。本书还指出金圣叹深入微观的评点方法,也是受佛教启示。金圣叹在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卷四批语中说:“曼殊室利菩萨好论极微,昔者圣叹闻之而甚乐焉。夫娑婆世界,大至无量由延,而其故乃起于极微。”
    本书在整合了金圣叹的思想体系及其对文学评点的决定作用之后,又在第二章开门见山列出表格,整合了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本书指出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的创作论与鉴赏论是密切相关的,并且都以读者为服务对象。金圣叹的创作论的基石是“作家以读者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构思”,其中包括“亲动心”、“因缘生法”、“忠恕格物”、“起承转合”、“以文为戏”等。作家的这种创作构思分别体现在抒情文学(散文诗歌)与叙事文学(小说戏剧)之中。体现在抒情文学中,就产生了“缘情论”、“分解说”、“文法论”,体现在叙事文学中,就产生了“典型论”、“情节论”、“结构论”。金圣叹的鉴赏论的基石是“评论家以读者接受为旨归”,包括从“章法、句法、字法”入手,唤起读者的共鸣,体验“心中之所同然”等。本书的分析大概是受到了西方结构主义美学的启发,但是主要还是从金圣叹自己的文学评点中抽象出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