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学主要研究文字之条例,明文字之浪迹。汉语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涵盖三者之字书唯有许慎《说文解字》。然而文字之形有别体,音有迁转,义有后起,因而有偏重一边之字书。自秦至隋,中国文字学主要处于编撰时期。据《隋书·经籍志》,这一时期出现的字书有近百部。《篆录万象名义》虽然是出于日本沙门大僧都空海之手,但是鉴于它与顾野王《玉篇》的特殊关系,也是属于文字学史上这个自秦至隋的字书时代。这一时代流传下来的字书不过《说文》、《玉篇》、《千字文》三部,虽然文字学史上《说文》学长期占主导地位,但《玉篇》总汇众篇、义训完备,才使得字书成为治中国一切漂亮这工具,因而《玉篇》对于后世字书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运的。然而顾野王《玉篇》在流传过程中经唐宋两代改编,今传世本答《大广益会玉篇》,已失去了顾野王《玉篇》的主旨。日本虽存《玉篇》五残卷,可以窥见顾书之一斑,但顾书之原貌仍不得不信赖《篆隶万象名义》予以体现。 《〈篆隶万象名义〉研究》是教育部课题“《说文解字》、《原本玉篇》和《篆隶万象名义》比较研究”、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说文解字》、《原本玉篇》和《篆隶万象名义》用字研究”的成果之一,曾得到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项目资助、上海大学优秀青年老师项目资助、上海大学文学院青年老师项目资助,如今得到上海市第十七次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我对此表示衷心感谢。2000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李圃教授、刘志基教授、导师臧克和教授在《篆隶万象名义》研究方面都给予过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也使得我能够在该研究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目前,在小虎的支持和鼓励下,《篆隶万象名义》研究的整体成果形式——《篆隶万象名义》校释已经完成。这势必会让更多的学人了解《篆隶万象名义》,势必会推动《篆隶万象名义》研究的深入开展,势必会促进中日两国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友好交流。 吕浩 2005年4月9日于上海大学寓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