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有这样的内涵,即爱美伴随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各个阶段,无论婴儿、少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都与审美、爱美发生天然联系。而且,人的生活,人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美,衣食住行、工作学习、交际娱乐、婚嫁殡葬等,都要讲究美、追求美。 不仅如此,爱美、追求美还是人的一生中相当重要的内容。梁启超先生在《美术与生活》一文中曾经指出:“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要素 ——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子路、曾点、冉求、公西赤等弟子陪孔子坐着。孔子让这些弟子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路连忙抢着回答:“我想去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只要短短三年时间,就可以使人民既有勇气,又懂得道义,能够抵御敌军侵犯,战胜天灾。” 冉求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三年时间,我可使它国富民足。” 公西赤谦虚地说:“我不敢逞能,但愿继续学习。如果祭祀或者会盟,我愿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学习做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最后问曾点,曾点正在悠闲地弹琴,听到老师的问话,“铿”的一声,把琴声停了,连忙站了起来,慢慢地回答道:“我的想法和他们三位有些不同……” 孔子安慰他:“但讲无妨,不过是各人谈谈心志而已!” 曾点说:“我可没有他们三人那样的志向。我只想在三月的春天里,穿上新做的夹衣,相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游游泳,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上唱着歌走回来,岂不是很快乐吗?” “老师,您……” “哎——”,孔子点了点头,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曾点说的是一种爱美志向,追求的是一种审美境界。而子路等人的志向都是治理国家、管理国家。孔子一向以“仁”为其学说的核心,主张以德治天下。结果他既不赞同子路、冉求的治国富民的志向,也不赞同公西赤“立于礼”的主张,而偏偏赞同曾点爱美、审美的志向,这是十分令人深思的。 这个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孔子向往审美境界,并把爱美、审美看得高于治国平天下。 西方也有相同的见解。希腊神话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 珀琉斯和女神忒提斯结婚的时候,举行了盛大宴会,邀请所有的神都来赴宴,惟独把不和女神厄里斯忘掉了。厄里斯非常恼怒,来到席间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刻有“赠给最美的女人”。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都想得到这只金苹果,互相争吵,不可开交。争执不下去就去找主神宙斯,宙斯不作判决,让她们到人间找帕里斯评判。 帕里斯是特洛伊国王遗弃的儿子,在牧羊人家中长大,此刻正在山谷里放牧。突然,奥林匹斯山的三位女神降临在他的面前。 站在中间的那位女神是宙斯的妻子赫拉,最高的天堂女神。她对帕里斯说:“如果你把金苹果判给我,我可以使你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王。” 第二位女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她温柔地对帕里斯说:“假如你把胜利判给我,我帮助你成为人世间最有智慧、最刚毅的伟大英雄,百战百胜的将军,你会赢得人间最高荣誉。” 最后一位女神是最年轻的美丽女神和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人称她为维纳斯)。她朝帕里斯投来一束甜蜜的微笑,深情地说:“帕里斯,你千万不要受她们两人礼物的诱惑。如果你让我得到金苹果,我将让人间最美丽的女子做你的妻子。” 年轻、妩媚的阿佛洛狄忒站在帕里斯的面前,身系漂亮的腰带,显得格外可爱、动人。端庄的赫拉和聪慧的雅典娜在美丽女神的光泽熠熠下,顿时显得苍白无力。 帕里斯犹豫了起来,“判给赫拉,可以得到权势、财富;判给雅典娜,得到的是荣誉、地位;判给阿佛洛狄忒,有最美丽的女子陪伴。我是要权要财富,还是要名誉地位,抑或要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想:既然宇宙主神宙斯把评判最美女人的责任交付于我,我就应该作出公正判决。他从赫拉手中接过金灿灿的苹果,把它递给了美丽女神。 赫拉和雅典娜愤怒地转过背去,发誓不忘今日的奇耻大辱。阿佛洛狄忒则心满意足,祝福王子一生平安,因为她还是平安之神。 令人饶有兴趣的是,帕里斯王子在权势财富、智慧荣誉和美三者之间,最终选择了美。看来西方人也是把美和审美放在重要位置。 “孔子述志”和“金苹果的故事”这两则典故告诉我们的是:美具有无限的魅力,追求美、向往审美境界是人的天性。审美是人不可缺少的高级精神活动,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审美对人类的发展、人格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美能益智,美能辅善,美能陶情,美能促健。审美享受是高尚的纯洁的享受,审美能够超越个人的孤苦、失意以及各种利害关系,获得自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