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解读《国宝沉浮录》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新民晚报 王畅 参加讨论
    杨仁恺先生的《国宝沉浮录》,自1991年初版以来,至今已过去十六年,期间共有三个版本问世,分别是1991年上海人美版、1999年辽海版和2001年台兰版。作为一部以故宫散佚书画为研究对象,集纪实、研究、鉴定、赏析于一身的巨著,《国宝沉浮录》自问世以来,就在海内外学术界、收藏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杨仁恺先生是故宫散佚书画搜寻整理工作的亲历者,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随着本书的出版得以公之于世,更使得《国宝沉浮录》成为一部难得一见的文物题材的畅销书。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得到杨仁恺先生的独家授权,隆重推出全新修订的彩图典藏本《国宝沉浮录》,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值得读者关注:
    《国宝沉浮录》的成书,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辛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杨仁恺先生受命清查伪满皇宫流散书画文物,期间接触了大批当事人,留下了厚厚的原始记录。十年动乱中,书稿曾一度被查抄,后经杨仁恺先生坚持抗争才发还。在辽东山区的农村里,杨仁恺先生就在“劳动改造”之余,凭着记忆对书稿进行修改补充。文革结束后,杨仁恺先生的学术生命焕发了青春。1983年由杨仁恺先生等7位专家组成的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开始了长达8年的古代书画巡回鉴定工程,行程数万里,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书画收藏单位及部分私人收藏,共过目书画作品6万多件。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他借讲学或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多次赴国外参观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和私家藏品,对流失域外的佚目书画得以寓目,并认真加以记录和研究,这些都大大充实了书稿的内容。
    《国宝沉浮录》按照历史进程,以事件中的人物活动为经,以对作品的历史艺术分析为纬,见人见物,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种书画著录或笔记,科学性、学术性、可读性兼顾。杨仁恺先生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对故宫散佚法书名画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考辨和研究。在长期的书画鉴定与研究实践中,杨仁恺先生形成了严谨、务实、厚积薄发的治学风格和宽广的学术研究视野,他始终把书画作品的真赝问题放在首位。
    《国宝沉浮录》作为一部以古代书画为研究对象的专著,配图是必不可少的,此次出版的彩图典藏本,共挑选了近三百幅精美绝伦的图片,且经过了极为严格的校色,质量远远超过以往版本,印刷效果可谓神韵毕现。让读者大饱眼福,将这些国宝尽收眼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