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人境庐内——黄遵宪其人其诗考》前言(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施吉瑞 参加讨论
    本书中的中文词语采用拼音系统表音,这是为了与在中国出版的书籍及关于中国的英语报纸、期刊和学术书籍保持一致。20世纪70年代之前,关于19世纪中国的研究多使用wade-giles系统,读者们也会注意到本书主体部分引用的人名和早期英语参考资料中的人名的差别,但是这些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除非特殊标明,本书中的所有具体日期都参照中国农历纪时制度。19世纪晚期中国社会中公历和农历时间的共同使用令许多西方和中国读者感到迷惑,所以在重要的农历日期后,会于括号内标注相对应的公历日期,不过也正是中国诗歌与农历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没有必要将农历时间完全转换为公历。 
    本书要特别感谢钱萼孙先生(钱仲联)对黄遵宪诗歌的毕生研究,相信任何读过诗歌注解的读者朋友也会认同我的意见。钱先生是中国目前在世的几位具有全面的传统文化背景的大家之一(译者按:钱仲联先生已于2003年12月辞世,而原书出版于1994年),我曾两次去他位于苏州大学的家中探望,钱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了解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令我惊叹不已。如果没有他对黄遵宪诗歌的详细笺注,这本书的写作可能就无法完成,我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对钱先生的感激之情。当然本书的诗歌翻译中也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误解和问题,这恐怕是我学疏识浅、无法完全读懂钱先生精深的诗歌笺注及不能完全理解他所使用的常熟方言造成的。无论如何,我都要感谢所有对本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的评论家们。 
    最后,我想对那些不愿意阅读文学批评的非专业读者提出一种阅读本书的方法。你们可以先读第一部分的诗人生平介绍,然后跳跃至第三部分,阅读诗歌翻译。翻译的注解中涉及对第二部分诗歌批评内容的交叉参考,非专业读者可以只阅读他们感兴趣的部分。 
    我还想感谢中国台湾台北文化建设委员会对本书翻译部分的慷慨相助,以及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研究委员会的早期资助,使我能够开始最初的研究。如果没有黄遵宪的侄孙、身在俄勒冈州奥尔巴尼的医学博士Paul Y.Wong和他的妻子Susan X.Xu-Wong博士及黄遵宪的长侄孙Michael D.Wong慷慨提供的出版津贴和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委员会提供的加拿大人文学科联盟的专项基金,本书也无法付梓出版。 
    我还要感谢一些花费大量宝贵时间阅读本书手稿的学者,他们是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叶嘉莹、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和比较文学系名誉教授罗郁正、亚利桑那大学名誉教授William Schuhz和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Denis Twitchett。我还要感谢三位不知名的为剑桥大学出版社和加拿大人文学科联盟评阅本书的读者。他们远见卓识的意见和评论也使本书受益匪浅。 
    我还要感谢下列在本书漫长的孕育和准备过程中给予我热情帮助和款待的人们:黄遵宪的长孙梅县的黄敬昌、黄遵宪的孙子温哥华的黄超声(延超)、(现在梅州市)人境庐的工作人员、苏州大学马亚中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曹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齐森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施蛰存教授、深圳大学郑海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钟贤培教授、台湾大学吴宏一教授、东吴大学魏仲佑博士、台北《中央日报》张堂錡先生、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中国研究中心辜瑞兰女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院郑子瑜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黎活仁教授、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名誉教授E.G.Pulleyblank、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系名誉教授Cyril Birch。我在这里也对那些在上述文字中落下的人表示歉意。 
    还要感谢渥太华的斯里兰卡高级专员公署提供Kelaniya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感谢我所在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的秘书人员(特别是Enid Graham女士),感谢我们亚洲研究图书馆的负责人Linda Joe女士和Hsieh Yim先生,感谢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Rachael Winfree、Camilla Palmer和Christie Lerch,感谢他们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不用说,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 
    通过法律途径得到雷昂纳德·伯恩斯坦作品版权的Proskauer、Rose Goetz和Mendelsohn,以及桦榭广告公司的《立体声评论》杂志慷慨允许我使用雷昂纳德·伯恩斯坦《马勒:他的时代已经到来》一文中的部分内容,在此也深表谢意。 
    最后,还是要感谢研究黄遵宪诗歌和清朝诗歌的专家、苏州大学的钱仲联教授。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年来他的热情款待和帮助。他的渊博学识倾注在本书的每一页中,也正因如此,我将本书献给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