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印证自我的痕迹——《风过疏竹》代序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程维 参加讨论
    老兄卢洪献的《风过疏竹》即将付梓,这是他近年躬耕文亩的精华汇集。
    一个长期从事机关工作,整天与“官样文章”打交道的人,面对一张白纸,有时除了公文套话、行话之外,很可能连属于最起码的生活本有的话语系统都会失灵,造成一种文学上的失语症。那些源于生命性灵深处的语言在不自觉中关闭,来自大千世界的感召都不能激活他们的话语系统,张开舌苔空空荡荡。当今公务员,是否要在拥有一套熟练的公文式“话语”同时,再掌握一些文学话语,加强人文修养呢?卢兄是一个明证。他的两套话语系统的掌握,通过这一本书足以看出其出色之处,这就是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行式的发展。
    最近,在江西散文研讨会上,大家兴趣定格在“官员”业余写作的现象上。一批官员在散文写作上行文不俗,频频在全国年度散文排行榜上露脸,真枪实弹的功夫,引起文坛的关注。最终大家定论于赞赏的角度,认为官员写作,多少可以远离一些权力诱惑,物质诱惑,而以文学来洗涤心灵。卢兄身处政府官员之列,长期以来,在公务之余钟情文学创作。既体现了一个人的不俗追求,又葆现了他热爱生活的精神世界。
    卢兄在搜狐网上开了一博客,取名为“庐山风险”。官员开博客并不罕见,但以它文学形式开博客,却不多有。我慕名登上“庐山”,果然一派风光。点击率高,“炉丝”众多。博主与“炉丝”互动的对话,精彩叠出,趣味十足。这来源于对他一篇篇脍炙人口的随笔的欣赏,更是对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敏锐的洞察力的鉴赏。他秉笔直陈自己对人生世态的感悟,强烈的时代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的语言风格,使看的人都不会以为他是一个政府官员,而是一位专栏作家。
    《马口拔牙》是一篇绝妙的生活随笔,文字诙谐,给人一种“先礼后兵”的冲击感。“那午宴有些时日了,为了三寸不烂之舌的享受,门牙在脑袋的精心指挥下,冲锋在前,披荆斩棘。就在攻坚克难的最后关头,却被敌人——骨头反咬一口。”这样的一段文字,足以吊起读者的胃口,有相当杀伤力。作者老练泼辣的语言功底略见一斑。在另一篇《被时代碰碎的初恋》里,作者给时光“倒带”,“回放”特殊年代他的有趣初恋。虽言初恋,却给今人的恋爱生活诸多体悟。《端木》活脱脱地把一个老知识分子跃然纸上,极其准确地捕捉了第一代“海归”的独特性,文字描写得栩栩如生。它与另一篇《鬼神》堪称其人的佳作。《鬼神》把一个整日都在塑造鬼魅形象的画家写到了极致。尤其精彩的是写到画家收笔之作,是在“阴历七月半,鬼的节日”。当晚,他酩酊大醉,“梦里与张生对诗,与小青缠绵”。突然,凶神恶煞自天而降,抓他而去,把他从梦中惊醒。是空调吹得他胳膊冷痹,从此不能动笔作画。读到这感到似幻似真,有一种读《聊斋》之快感,此神来之笔。他通过自己青少年目光领略的文革十年系列,把他的亲历亲为如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回忆文革的悲酸,以及一个青少年如何在这恶劣环境中的“成长”,很有嚼头。
    我不喜欢官员附庸风雅的显摆,但欣赏公务员能在业余时间在文学上有所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文学上的进步,政治上的坚定和陶冶情操并不矛盾,而且能融会贯通。希望有更多的“官员”著书立说,做公仆也为儒官,在为工作留下自己的政绩外,真正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足以印证自我的痕迹。
                                  程维
                                2010年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