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纽约时报书评人角谷美智子退休,她引领了美国人的文学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澎湃新闻网 程千千(编译) 参加讨论


    
    角谷美智子(中)。视觉中国 图
    7月27日,《纽约时报》首席书评人角谷美智子宣布退休,离开她驰骋了38年的战场。即将接替她的是书评栏目的高级编辑和专栏作者帕茹尔·塞加尔。一个时代至此终结。
    角谷美智子是英文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她的离任将在出版界引起地震。“没有人能有角谷那样的影响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如此引领一个国家的文学生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迪恩·巴奎特说,“如果没有她,难以想象《纽约时报》会有多失色。”
    1979年进入《纽约时报》,1983年开始为该报撰写评论,角谷美智子在她将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帮助很多作家在文学出版界建立了个人声誉,其中不乏溢美之辞,也有尖锐的批评。从乔治·桑德斯、玛丽·卡尔、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乔纳森·弗兰岑,到伊恩·麦克尤恩、马丁·艾米斯和查蒂·史密斯,角谷的文字成为了众多作家作品的重要注脚。
    角谷文风尖刻,我行我素,她不惮于批评文学大咖,也时常会转头攻击她曾予以高度评价的作家。这一不留情面的作风为她赢来盛誉,包括一次普利策奖,但也为她在文坛树敌众多。她曾大肆批评戈尔·维达尔和诺曼·梅勒,致使两人在媒体面前对她颇有微词。她对乔纳森·弗兰岑回忆录《不适区域》的尖锐批评令后者恼羞成怒,称她为“全纽约最愚蠢的人”。不过角谷并没有把这段恩怨放在心上,几年后,她又对弗兰岑的《自由》大加赞扬,称其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幅深刻的肖像”。
    角谷作为一个令人生畏且难以预测的书评人的影响力之深,致使她的名字成为了一个动词——作家们称被角谷评论过为“Kakutanied”,用以定位自己在文学界的声誉。此外,她的名字甚至成为了流行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在电视剧《欲望都市》中,凯丽·布拉德肖表示自己为会得到“美智子式的对待”而害怕;而《都市女孩》中的汉娜·霍瓦特只想紧紧盯着她走过房间——鉴于角谷非常注重隐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她经常拒绝采访,从不参加座谈会,而且很少拍照。除了她的书评,你很难找到她个人的踪迹。这使她能够远离文学圈子的利益纠葛,客观公允地评价文学作品。
    不仅如此,角谷在写作中也很注意隐藏自己,她的书评中甚至不会出现一个“我”字。这为她招来了一些非议。本·雅格达在《石板书》中批评她没有幽默感,也不会传达自己的声音;雅格达还请求角谷更改用“读者”作为人称代词的习惯,认为这在如今强调自我的互联网写作潮流的冲击下已经过时了。但《纽约客》作者亚历山德拉·拉施瓦茨指出,对一个评论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性,包括独立评估作品以及使用自己的词汇的能力。有些评论家选择用第一人称表达独立见解,而角谷认为第三人称更恰当。如果她在书评中表示喜爱或讨厌一本书,这并不是她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时不时改变她的想法,这也是她立场多变、难以预测的缘由。
    实际上,根据拉施瓦茨的分析,角谷对这个时代盛行的第一人称写作非常警觉。她在2006年的一篇评论中批判了当代社会兴起的回忆录浪潮所代表的自恋情结,并指出这是一种普遍的文化趋势:在这个时代的语言中,个体体验中感观层面的真实可信代替了真相与客观的老标准;相对主义盛行,意义和真相都变成了相对和不确切的,这一观念已然渗入历史论述、舆论风向与政府话语之中,在角谷看来这是对真相的背离,值得警惕。
    据《名利场》消息,角谷之所以选择放弃投身近四十载的书评事业,是为了将写作重心转移至政治和文化评论上。尽管角谷本人拒绝对此作出解释,但有人猜测,鉴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后,众多文艺人士开始重新关注政治,观察与分析特朗普时代的美国。而角谷显然有意加入这一行列。过去她也曾对更广泛的社会与政治议题发表见解,但书评人的身份往往限制了她在文学分析以外的表达。《名利场》还指出了她在点评沃尔克·乌尔里希的希特勒传记时有意借用希特勒暗讽特朗普,去年这篇书评发表时一度引起热议。对于这位博览群书、文风犀利的评论家来说,评析那些书写时代的文学作品已经远远不够了,她需要直接对这个时代做出评论。期待角谷美智子的新作早日面世,为我们提供理解当下世界的重要文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