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叙史与咏怀——台静农先生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上)(4)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何寄澎 参加讨论
    台先生又说:
    再者,他的《咏史诗》也是值得注意的。以历史人物为题材,本始于班固,可是固诗只陈述一人之事,不见作者的思想情感,殊不足贵。太康诗人左思,取前贤的史实,寓自家的感慨,后世咏史之作,奉为宗派。但此种手法,并不始于左思,而始于阮瑀,特左诗最成功,以致瑀诗反为所掩。
    我们因此得以体会,治文学史,文本的细读是多么重要!而前人的意见绝不可忽略,但亦不必尽信。历来于阮瑀只重其文,不重其诗;《诗品》虽称,亦略云“平典不失古体”而已。台先生不放过所有材料,又细绎文本,所以能见人所未见。
    其余如:论徐幹,举其《情诗》为例云:“幹诗善于抒情,今存诗只有四首,皆缠绵凄婉,实上承古诗十九首之馀绪,而下开六朝绮艳之风。”论应璩,则举其《三叟》等诗,指出应诗在词藻高华的时代,居然大胆作白话诗,乃有意创造一种白话诗的风格,故能给后来的大诗人陶渊明以影响。凡此,亦俱超越一般文学史论述之格局矣。
    (四)南北朝
    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形式美无以复加的时期,台先生于此并无与众不同之见,但论述极清晰扼要,有逻辑、有结构,则又远胜同类之作。其《文学技巧的发展》一节,标举声律说、用事之风尚、句法等三目,分别阐论声律说至永明时已成熟;用事之风愈演愈烈,文章殆同书抄;句法则文必骈丽,且讲求“四对”(言对、事对、反对、正对),终则走上四六等现象;而结语云:“作品的声调,有了一定的规律;作品的语言,有了已经编好的典故;句法的运用,也有了一定的形式。足证这一时代的文学形式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最高峰。”读者读之,对这一时期文学内容与形式立即可以了然,全无窒碍。至于“轻艳”风格所以形成,台先生的分析是:
    南北朝的政治是对立的,但在思想方面却同以佛教思想为依归,梁武帝并因此而灭亡。佛教的出世思想所以能盛行于南北朝的原因,不外南北朝都在动乱不安的情形之下,佛教思想遂被接受;帝室王公世族豪强于安乐的生活中,又往往有人生无常之感,于是将精神寄托于佛教以求解脱;又因感于人生的无常,遂抓住现实而过着无止境的淫逸生活;如此,人间的欢乐既得满足,死后又可得救升天。为此原因,表现于文学方面的是:既失去了传统的儒家精神,也不是佛教的出世思想,而是颓废的、浮浅的、轻艳的风格。既然以轻艳为主,那么只有形式而无内容了。
    从时代造成人们心灵的不安;而心灵的不安又图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共同抚慰的“心理”层面去解释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剖析亦甚“体贴入微”。
    此外,如论吴歌为五言绝句之发源,虽非新说,但列举《华山畿》一句三言、两句五言的形式,到《华山畿》、《读曲歌》三句五言的形式,到《读曲歌》三句五言、一句七言的形式,再到四句五言的形式,并云今存两百多首的吴歌中,大部分皆此种形式,如一百一十七首的《子夜歌》即是。整个说明极有理路、层次,对读者获得鲜明确实的认知而言,效果极佳。
    最后,我必须指出,于南北朝文学发展,台先生还是有他令人欣喜钦佩的论述,例如对诗赋合流现象,台先生特别强调,此以萧纲为最著,并且举其《对烛赋》为例而云:
    这一篇五十二句的短赋,竟有五分之二诗的句子。虽不失其综合之美,而生动自然,近乎唐人歌行;若衡以魏晋人所作,完全异趣;至其属对之工整,足以代表齐梁人之风尚;然如“铜芝抱带复缠柯,金藕相萦共吐荷”,实嫌生凑,又足以代表当时力求工整之通病。
    就一篇作品中看出种种或异乎前代、或呼应时风、或开创新体的意义,若问其何能致此?则仍不得不多归因为台先生一丝不苟、细密如发的文本阅读功夫。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