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越是人人写作 越要深度阅读

http://www.newdu.com 2018-05-17 人民日报 杨早 参加讨论

    写作不再奢侈,但写作的基石——阅读与思考,仍然像一片少有人行的荆棘地,当下写作量之巨大要与深度阅读、深入思考相协调
    问答网站“知乎”上有一个很热门的问题,题主问:“为什么我一年读了200多本书,但还是感觉没什么长进?”题主还列出自己的阅读书目,其构成显然参考了各大网店排行榜、各种媒体新书榜以及不少名家推荐的各学科经典著作。要让我回答,读了那么多书却自觉没啥长进,主要原因在于只是“阅读”了这些书。思想的进益,来自于“深度阅读”而非仅仅阅读。
    何谓“深度阅读”?相对于浅阅读,深度阅读的目标不限于获取一本又一本书的知识,而是通过阅读与思考,建立个性化的知识谱系,并由此获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经过深度阅读的训练,当你放下书本,重新面对世界时,所有通过阅读获得的资源都将变成你探索与理解世界的工具。简单地说,你把书读“活”了,书就会一直活在你的生命里,而不是只停在书架上。
    一旦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获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任何一本书都可以成为丰富你知识谱系的新入口。比如一本畅销书,你不用担心它肤浅可笑或是充满谬误,因为一来,你的知识谱系可以帮助你用同领域的其他书来匡正其中的知识性错误或耸人听闻的观点;二来,你还可以从其畅销中看出当下社会精神状态的诸多征候。要知道,人类的知识高峰只是给了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石,而想看清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还需要融合各种知识,给自己铸造一副量身定做的眼镜。
    深度阅读在形式上要求实现一个闭环:阅读—思考—言说—写作。这四个环节当中,思考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存在读者脑海里,无法测量,而把思考表达出来,则可以接受其他读者的检验。因此,表达的环节至关重要。之所以将“表达”分拆为“言说”与“写作”,是因为两者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与表达伦理。当我们讨论一本书时,可以无所顾忌,可以攻其一点,可以散乱无章,追求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头脑风暴”。而写作本身就是对阅读及讨论触发的万端思绪,做一次整饬清理,反过来迫使自己的思考更加条理化,表达更加清晰化,甚至有叙事与文采上的追求。孔子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写作的好坏决定你的思考能否由近及远地传播,让更多人看到并挑战你的思考。经受得住质疑与分析的思考与结论,才是一次深度阅读的终点。我们从小都听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倘若仅仅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么这句格言的确快要过时了:现在有很多手机应用可以随时拍下你要的段落,还可以字符识别一键分享……而放在阅读—思考—言说—写作的闭环里来看,这句话有了新意义:动了笔墨,才算真正读了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