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听冯至的回声(藏与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人民日报 李辉 参加讨论

    
    不久前,冯至先生的女儿冯姚平大姐发来一张老照片,是冯先生1947年左右与几位朋友的合影,她请我帮忙辨认。经大家确认,照片左起依次为:沈从文、杨振声、格温(萧乾当时的英国妻子)、冯至、萧乾。合影大概拍摄于北平的一次聚会,与著名的《新路》杂志筹办有关。
    《新路》杂志由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会创办,当时被认为是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著名刊物。萧乾于1946年从英国回到国内,在上海担任《大公报》社论委员会成员和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他回忆说,在此期间,他曾应邀到过北平一次,参加《新路》的筹办。据此推断,这张合影应拍摄于此次聚会。萧乾还说,后来他听从杨刚等左翼朋友的劝告,未再参与《新路》的编辑工作。不过,尽管没有编辑《新路》,萧乾在《大公报》发表的系列社评,与之相呼应,自然仍被视为“第三条道路”的一个重要人物而受到过批判。
    1985年,在撰写萧乾传时我查阅《新路》,发现主要编辑人员中有冯至,便写信请他回忆有关史实。我们的交往也从此次开始。
    初次见到冯至时,他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儒雅、朴实、敦厚。曾熟悉他写于“五四”时代的诗句:“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身边流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或者:“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青春的多愁善感,在这样一些诗中,曾得到凝练的表现,鲁迅誉他为“抒情诗人”,也缘于此。
    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这与冯至性情温和有关。我的印象中,他待人热情,但又让人感到有所节制,说话也很注意把握分寸。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在家里,他总是显得稳妥周到而谨慎。我没有看到过他的激动,或者言语中带有锋芒。他年轻时的性情是否就是如此,我不知道。也许是在德国留学时受到的熏陶,或者是后来岁月的磨砺。
    和冯至接触,我总是感到他的亲切。一次,我买来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觉得书中只有中文序列索引,而没有英文索引,查找起作者或者作品来十分不便,作为介绍外国文学的工具书,这应该是个欠缺。冯至是这套书的主编,我在写信时顺便向他提了这个意见。没有想到,几天后,老人就给我回信:“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编时比较仓促,缺点不少,很不理想。你的建议很好,现在中国出版界问题很多,一本书出来了,难得再版;纵使再版,也难以容许改正或补充。但是我重视你的建议。”(1988年1月15日)读信,其谦恭令人感动。
    可敬可爱的谦恭长者,不会被淡忘。
    1986年2月,冯至曾为我在《冯至诗选》(封面见图一)扉页上题了这样一句诗:“功力此生多浪费,何曾一语创新声?”(见图二)这是他的文学自谦,其实,他在新诗发展和文学翻译上,都曾发出了自己的独特声音。读诗,读文,我们还在听那些美妙回声。(李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