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下啰啰,中国!

http://www.newdu.com 2018-05-1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下啰啰,中国!
    文/陈博文
    一九六零年,中国还未能变得富强,习近平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全国各地却接连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斗争洪流。与其他孩子一样,习近平也想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但他却不得不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作为“知识青年”远赴偏僻农村。
    不过,习近平跟其他知青不同,他无需留恋北京。与其在首都因为家庭问题受尽批判,不如远离此地,在祖国的另一方开辟自己的人生道路。
    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汽笛响起,空气中顿时烟雾弥漫,绿皮火车的车轮开始转动;一辆又一辆,待所有人与他们的家人朋友告别之后,它们驶向了远方。习近平也在其中一列。
    过了西安还有铜川,下了铜川,又得换乘卡车前往延安;到了延安打一晚“桌铺”,路过延川,才来到了文安驿公社。翻山越岭,风尘仆仆,经过这四天的旅途,距离北京究竟有多远?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大山里,大伙的日子又会变得怎样呢?
    初到此地,习近平也迷茫过,也不适过。但他没有一些知青的浮躁气,他不想着早日离开,反而说:“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
    习近平说到做到。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可以看出,他真正与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成长为“黄土地的儿子”。
    黄土高原土壤贫瘠,一下雨就会水土流失,农民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庄稼,却鲜见能有饱腹的一天。秋天腌的酸菜要吃大半年,剩下的半年又只能靠糠团子充饥,日子好不艰苦!于是习近平吃着酸菜也想着办法。1974初,刚当上梁家河村支书不久的他带领村民们打水井,并且不畏严寒,亲自跳进井里挖土、清除残冰,最后成功找到水源,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灌溉问题。不仅如此,他还远赴四川向当地的村民取经,将建沼气池的技术经验带回了梁家河,建设成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如此施肥、照明和做饭的燃料问题又解决了许多。
    这只是习近平众多成就之二而已。他不仅带领村民们开铁业社、开缝纫社、建磨坊、打淤地坝,还开了梁家河第一个代销店,又在赵家河村社教期间办起了夜校。深得人心的他,对于长期没法通过推荐升学一事也淡然处之,只因他心系村民,他的“根在陕西,魂在延安”。甚至在他从清华毕业、顺利在中央工作数年后,又毅然辞去了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职,于1982年主动“下放”地方,在河北省正定县开始了县委副书记的任职。正如习近平自己所说,七年知青生活深刻教会了他什么叫“实际”“实事求是”和“群众”。他走遍祖国河山,只想更好地认识她和建设她。又如知青艾平所总结的,养尊处优的人永远都不会了解生活的艰难,会失去很多了解国家、人民和民族的机会。这几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让习近平对祖国有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和更深刻的认识,如今成为总书记的他在治国理政方针上,如“精准扶贫”,正是基于他的这段宝贵经历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在新时期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的中国,更有促进和谐发展、真正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反复提到,每一代青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即便是在动荡的六七十年代,习近平依然脚踏实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如今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年轻一辈,更要学习他这种随遇而安、吃苦耐劳又目光长远的珍贵品质,为夺取新时期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下(念ha)啰啰”是陕北方言,当年的知青们得学会本地话才能赶牛下地。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时代下成长起来的这一辈,不仅要学习习近平一代当知青时的吃苦耐劳精神,舍得埋头苦干、挥洒汗水,充满干劲和闯劲,又要用自己的方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谓陕北话才能放陕北牛,中国人必须走中国路。如今习近平提出的“四个自信”,则是该道理的鲜明阐释。
    如果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像习近平年轻时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中国在新时期必将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终有一日必将“牛气冲天”,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将实现!下啰啰,中国;加油吧,中国!
    责编: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