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网络文学批评史的问题论域(4)

http://www.newdu.com 2018-04-26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欧阳友权 喻蕾 参加讨论

    四、网络文学批评主体的嬗变
    如前所述,网络文学批评主体可分三类:一是传统的学术批评或学院派批评主体——这类批评主要在专业文学批评领域发生,通常发表在学术刊物或者学术会议上,批评文本往往使用专业的文学批评范式,对网络文学进行分析与阐发。二是大众传媒批评主体——主要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门户网站等大众传媒,这类批评大多数情况下以推荐网络文学作品为主,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以及舆情导向性。三是在线批评主体——在网络空间中,通过个人账号在文学网站的书评区、专门的网络小说论坛、贴吧或是社交网络以及自媒体发言的文学批评者。再细究之,批评主体又分为“网络文学的批评”与“网络上的文学批评”:前者关注批评的对象,即网络文学本身;后者则关注批评的特质,即网络的即时性、可延展性以及其所带来的“网络”特质——网络媒介的特点为在线批评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表征:无论是行文风格、批评手法、批评角度还是其他特点,在线的网络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都是大相径庭的。
    从网络文学批评的历史实践看,这三类批评主体之间存在“区隔”“对峙”“分立”与“同构”等不同的关系,他们的评价立场、持论标准和批评方式各有不同。学院派批评主体的立场因其“学术性”而更注重学理分析,强调问题意识和价值判断;在线批评主体的批评立场虽然因其“大众性”千姿百态,但大致说来基本上乃是基于个人化的“趣味”;传媒批评主体因其时效性特点,往往落脚于传媒经济和新闻的“发酵性”,制造文化热点,目的是用“议程设置”吸引眼球、引导舆论。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文学批评主体的批评观念也在不断衍变。在网络文学的发轫期、崛起期和发展期,批评主体的立场身份和功能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大约在2002年以前,网络创作基本上处于“非功利”状态,批评主体众声喧哗,三类评说者虽有“区隔”,仍能“同构”,无论“网络文学批评”还是“网络上的文学批评”,都面对这一新兴文学发声,呈现话语权的狂欢状态。后来,随着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勃兴,创作与评论(尤其是学院评论)出现明显的“分立”之状,在线批评和传媒批评活跃有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文学相关网站版图的变迁,网络批评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学理性研究在细分中更趋深化,学者们对更多的领域进行了探究;另一方面,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网络媒体影响力的扩大,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已经呈现出更为多元的表现形式,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广泛应用,让在线批评成为文学批评的常态,学院派批评也开始在网络上进行,两种批评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日渐消弭。同时,随着门户网站与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原有的地位,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的陆续出现,新的大众媒介几乎都基于网络进行工作——某种意义上,大众媒体进行的网络文学批评也日趋消融在在线批评之中。基于此,从未停歇过的“网络上的文学批评”,让批评话语权的争夺,从原有的在线批评与学院派批评不同主体之间的竞争,转而成为在线批评主体与大众传媒批评主体(文学网站或书报刊等)之间的竞争,如豆瓣网的评价方式及其对作品口碑产生的连锁反应便是其明证。
    时至今日,随着世界真正迈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主流的媒体,所有的文学批评主体都在向网络汇聚,所有文学批评的声音都可在网上发布。在这样的传媒语境下,活跃于网络上的文学批评者和网络文学批评者,更应当强化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写下的文字负责——唯有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对自己的批评立场和态度负责,才能对自己批评的对象负责;而对批评对象的负责,也就是对其他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传统的批评家应该利用新媒体平台切入网络现场,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学批评承命担责;在线批评主体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自觉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审慎而平和地发表言论,避免过激的情绪宣泄,切戒稍有不满则恶言相向,更不要啸聚网络党同伐异。从根本上来说,一个良好在线文学批评环境的创立,端赖于每位在线批评者的自我道德律令,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批评主体的观念建构和文化心理培育,都离不开批评主体的文学责任和伦理规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