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网络文学批评史的问题论域(3)

http://www.newdu.com 2018-04-26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欧阳友权 喻蕾 参加讨论

    三、网络文学批评功能的变迁
    我们知道,文学批评可以启迪创作、引导欣赏、促进理论建设,具有解读文学现象、回应文学问题、端正文学风尚或营造文学环境等功能。网络文学批评同样应该并且可以发挥这样的功能,但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又拓展、延伸和改变了批评的某些功能。恩格斯倡导批评要有“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14](587),别林斯基主张“美学的批评与历史的批评”[15](595),卢那察尔斯基提出“美学批评与社会批评”[16](423),普希金认为“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17](373),法国小说家法朗士认为批评家就是“把自己的灵魂放到杰作中去冒险”[18](267),英国诗人艾略特则认为,文学批评就是“努力使自己的不同点和最大多数人协调一致”[19](279),等等,这些传统的批评理论和功能观念对网络批评依然有效。不过从诞生时间不长、功能作用尚十分有限的网络文学批评实践看,其对网络创作、传播与欣赏的功能性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在颠覆中分享文学批评话语权
    长期以来,文学批评的“话语权”都掌握在以高知为主体的精英批评家手里,遵循的是经典评判标准,具有历史积淀的学理原典性与形态的规范性,内容则多结合专业学术理论给予体系化、理性化表达,经编辑审稿后通过公开、正式的刊物发表出来。然而网络文学批评的草根姿态日渐颠覆了这一切,它打破了原有的批评语境,改变了文学批评话语权的分配方式,奏出了不一样的“批评交响乐”。如主体身份上破除了精英批评的垄断格局,文学网民借助各类文学网站的评论频道、评论社区、论坛、贴吧,以及博客、微博、微信、APP等各种社交网络媒体等进行网络批评,形成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批评家”的新局面。这些批评以口语化颠覆严肃性,以通俗化消解书卷气,以随意性祛魅神圣性,在批评标准上追求快感第一、娱乐至上、趣味优先,更看重个性张扬、情绪认同的代入感,等等。
    (二)批评风格的后现代表征
    网络文学批评植根于互联网孕育的拒绝中心话语、反对理性权威、崇尚多元主体的文化土壤,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摇篮”中长大的,因此其功能与作用打上了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烙印。如网络强化了批评的自主性和互动性,让各种观点充分表达和自由交流,尊重个人体验与个性差异,无论是即兴的感想式批评,还是幽默夸张的趣味性批评,抑或是单纯恶搞的无厘头批评,在这里都有生存的空间。互联网多中心、多节点、网状分布的物理属性及自由、平等和宽容的言论环境,决定着网络文学批评“去中心化”批评模式,在文化精神上强化了后现代主义色彩,更认同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三)意义指向与价值承载上的新变化
    尽管网络批评仍然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有目的的主体行为,但它的价值内涵和意义目标发生了变化。这主要表现为从注重群体认同转向更重视个性好恶,从形而上认知变为形而下评说,从价值理性绎转而更侧重个人经验判断。网络文学批评是一种“匿名批评”和“远程批评”,批评者消除了“人际焦虑”,其在安全“隐身”状态下,可以抛却功名利害的考量,以独立身份、“真我”立场、坦诚的态度、自主的方式发表对作品的意见和看法,有利于消除“面具批评”和“人情批评”。另外,网络的在线批评是一种“草根批评”和“业余批评”,批评者一般没有“公众人物”的身份和影响力,发表言论少了些“担责”的顾虑,只要所言不违法违纪,不违背公序良俗,均可畅快表达,有助于批评的返璞归真、袒露心扉。并且,网络批评“从阅读开始,从受众出发”的旨趣,让意义构建方式从“可能的存在”走向“现实的存在”,从“为他之物”变成“自在之物”,有助于批评更为接地气,在贴近作品的同时也贴近个性与生命的本真。不过,多元的意义指向,功能选择的价值虚无或价值偏向,也会使网络文学批评出现功能偏激和导向偏误,影响批评功能的正常发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