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学人类学与国学研究现代转型(2)

http://www.newdu.com 2018-04-1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林科吉 参加讨论

    构建国学研究新方法
    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学在国内的大力发展,各种应用人类学分支也不断出现,如影视人类学、教育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等。仅从名称概念上看,文学人类学似乎应该并列于其间,但实质上,这门学科却因其具有了自身的方法论而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具体操作方法被称为“四重证据法”:包括传世文献、甲金文、田野材料及考古实物与图像。
    作为该方法的大力倡导者和长期实践者,叶舒宪曾集中阐述过跨学科、跨文化理念和方法上“双向综摄”的打通式研究对我国人文科学范式转换带来的巨大效用。当传统国学研究“以古为尚”“以经证经”的考据式研究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学术需要之时,有必要输入学理,借鉴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概念和方法,不能照搬西方理论。西方经典人类学独具一格的田野调查方法原本是为小型封闭社会量身定制的,对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古老文化并不完全适用。中华传统文化拥有汗牛充栋的传世文献,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学经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读解和读懂经典,新的方法体系必然要将训诂考据之学整合进去。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者认为,通过甲骨文和金文研究能够探寻关键性汉字所代表的神话原型,故其具有文献资料所不具备的考释价值。另外,现今出土的大量考古实物及图像作为证明材料的又一个来源,在材料的性质和形态上,显示了其作为“物质文化”的研究价值。
    通过方法综摄和学理融通,中国文学人类学克服了传统国学狭隘的文献中心观和贵族化倾向,形成了跨越中西、打通古今、连接雅俗的现代学术品格,基本具备了在文化整体的比较中充分探索中西文化之同与异的学术能力,并力求在人类文化的通性和共性中认知中华文化的特性与个性。若能持之以恒,更可能实现现有学科体制的某种突破,完成学人身份定位上自我认知的转换,并最终带动国学研究走上现代人文科学的转型之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