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忆西南联大

http://www.newdu.com 2018-04-16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忆西南联大
    贾梦颖
    西南联大,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不可复制的中国最牛大学”诞生于抗日战争的危难时刻,落脚于中国西南边陲山城昆明,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搬迁到大后方而创立的“临时大学”,虽然只在中国大学的历史上存在了八年零十一个月,但却对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西南联大行思录》这本书是北大才女张曼菱历时十余年的时间走访海峡两岸的联大校友,寻访“西南联大精神”成果的结晶。一直接受着正统学校教育的我们也许只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烽火连天,人民浴血奋战,却不是很清楚在那段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手无寸铁的文人志士们经历南迁,在我国西南边陲,用泥土板筑成的围墙里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书写着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不朽传奇。
    还记得我第一次得知西南联大的存在是在我高一的时候,当时是有一篇联大学生评价金岳霖的文章,然后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有关西南联大以及金岳霖的小故事。再后来,我在学校的书店里看见了《西南联大行思录》这本书,就深陷在了这段被人们遗忘了许久的历史中了。
    简单的翻阅了这本书以后,我对这所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的大学更加充满了敬畏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国难当头,西南联大汇集了当时中国的许多傲骨文人,顶尖大师教授,培育出了无数科技精英,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两弹”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等。此外,抗战八年间联大从军的学生一共达到了834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救民族于危难之中,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联大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国难耻而不辱,学风历难不衰,人生有幸能遇见这本书,了解那段历史。
    “名师与名校的烟灭,是民族的悲哀”,这是书中提到过的一句话。抗战初期,北平沦陷,联合迁校,教授带着学生南迁,在西南联大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独立思想之魂,自由民主之风,历难不衰,弦诵不绝,这才是国脉、学脉之所系。几乎所有当年的联大师生都严厉的批评现在的教育,的确西南联大的辉煌是很难恢复的,但是当时的教授“立”校、师生互教、自由选课等教学方法都有助于现在的教育制度改革。西南联大精神,也就是那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其实也能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找到一些影子。
    2017年的11月1日,是西南联合大学的八十周年校庆,回望西南联大的光辉历史,我们当代青年学生更应该弘扬联大精神,以联大的前辈为学习榜样,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责编: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