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青春的风子

http://www.newdu.com 2018-04-04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青春的风子
    姚玮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作者只读过一遍《红楼梦》但却对这句判词如石刻般印在脑海中,这大概不仅是对作者对风子的特殊爱恋,也是在担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到现任新华社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懂事长、党组书记后对儿时欢乐时光的向往。
    《放风子》一文以作者童年时放风子为主线,记叙了童年时代放风子的片段,跌宕有致,情趣浓郁。看完后仿佛自己在辽阔的黄河滩上,在古老的秦汉渠畔,在塞上高高的天空,在松软的土地上欢快的放着风子。我们现在对风子和风筝已很少做区别,在此文章中,才明白带风哨的才叫风筝(其声如筝鸣)。“一个人应该永远有童心,永远用那明净、淳朴、热烈的心怀感受生活,爱我们的生活。”戈悟觉先生如此说道。读完此文后,不仅被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所叹服,更会为他的博识所敬服,正如他在《多彩的内蒙古》(上、下)中那样的博闻。
    春风吹走了严寒,吹来了绿色的大地,又吹起了漫天的分筝。五彩缤纷,游弋不定,仿佛雷奶奶做的“蜻蜓点水”、“鱼儿戏柳”、“仙女游春”、“八戒掮耙”、“凤凰栖梧桐”、“乌龟闹龙宫”、“石榴赛牡丹”、“并蒂莲”、“双飞碟”……各种名称多的不重样的、风哨灵的风筝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在孩童们的手中随着一扯一松,竞相嬉戏。
    童心充满好奇与追求,伙伴中也常在互相比赛,比谁的风子大、飞得高,风哨灵。作者不甘落后,也缠着妈妈给他做了“嫦娥奔月”,比笸篮都大。放学后,那“嫦娥”在打麦场中舒腰舞袖,翩翩上升。不一会儿,“嫦娥”便飞腾到那高高的空中,置身云雾之间,越飞越高,在小伙伴的呼声中,支使弟弟拿来妈妈用的细麻绳接上,“嫦娥”又鹤立风子群中,最后竟奔月宫而去。而作者也抽泣起来。而经此事后,作者的感触颇多。
    “要想飞的高,就得丝线长;要想飞的长,就得丝线牢。做事不可能漫天地贪高贪大,要有个分寸,量力而行。”作者借雷奶奶之口向读者揭示度事量力的掌故和道理。“我一下怎了那么多知识,夜里梦见自己长高了一截,都快赶上爸爸的肩头啦!”……
    年年风筝年年春,尽管我已没了儿时的任性、逍遥和肆意,却感到那风子的拉力在一天天增大,将我的心弦拉的紧绷绷的,使我时而忧心,时而失措……这是青春的风子,理想的风子,事业的风子啊!我多么盼望“她”飞的高些,再高些,但我应该用一根什么样的思线去牵住“她”呢?
    读完此文后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都能记住《红楼梦》里的那首诗,和吴国清一起回忆童年时代,那样的明净、淳朴。
    责编: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