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王宁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5页。 ②张江:《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 ③赵毅衡:《新批评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09页。 ④张江:《“意图”在不在场》,《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9期。 ⑤李普曼编:《当代美学》,邓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第146页。 ⑥李普曼编:《当代美学》,邓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第78页。 ⑦李普曼编:《当代美学》,邓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第78页。 ⑧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怀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292页。 ⑨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怀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 ⑩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怀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06页。 (11)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怀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 (12)让·保罗·萨特:《萨特文学论文集》,施康强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00页。 (13)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卷2,转引自杜松柏:《国学治学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1页。 (14)让·保罗·萨特:《萨特文学论文集》,施康强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06-107页。 (15)李普曼:《当代美学》,邓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第411页。 (16)李普曼:《当代美学》,邓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第41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