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贺享雍“乡村志”系列:土地上生长的作家

http://www.newdu.com 2018-02-28 文艺报 雷达 参加讨论


    
    
    
    
    贺享雍是作家的眼光与农民眼光的交织,甚至还掺杂着农村干部的眼光。这构成了他观察,体验和表现的独特角度。
    宏大的《乡村志》系列写到现在,有什么缺陷和不足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贺享雍过去写小说,只是写小说,只有文的要求,现在增加了史志的要求,不得不考虑“全景性”、“史诗性”,考虑题材布局方方面面,文的追求和史的任务有时可能“打架”。这就有可能发生主题先行或题材先行了。
    贺享雍一向被称作“农民作家”,自言其作品“土里土气,土得掉渣”。事情当然并不像他自谦的那样简单。他从事写作已20多年,甚得好评;近些年来,专攻长篇小说,致力于营构一个宏大的系列《乡村志》,目前已完成了《土地之痒》《民意是天》《人心不古》《村医之家》《是是非非》《大城小城》等8部长篇,整个系列拟由10部构成。他自己说,要“以志书式的实录方式,来创作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小说,将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历史,用文学的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之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全景式、史诗性的乡土小说”。雄心可见!让人想起巴尔扎克要做法兰西历史书记官的宏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数量之大,凡读过一两部或多部的读者和评论者都发现,贺享雍的这些作品并不是“急就章”、“凑数章”、“跃进章”,各部作品都有独异的主角、丰富的细节、完整的构思,可谓血肉丰腴,趣味横生,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比起时下某些叫好的长篇并不差。虽然“实录”色彩浓了些,但部部好看,各有亮点。
    在我国乡土文学创作史上,似乎还没有人创作出篇幅如此浩繁,规模如此庞大,围绕同一块小地方(川东贺家湾村)展开长达10卷本的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提供了巨幅的中国乡村的生活风俗画卷,并能真实深刻地表现当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生态及其变化,它们涵盖了农村土地变革、乡村政治、民主法制、医疗卫生、家庭伦理、婚姻生育、养老恤孤、打工创业等诸多领域。对于这一存在,就需要认真地加以评价了。简单的判断或绕开它,不是科学求实的态度。
    首先要充分肯定贺享雍痴迷乡土文学创作几十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贺享雍务农30年,做过10年乡村两级干部,从未脱离过故乡的土地,是一个地地道道从土地上生长的作家,他的生命之根和文学理想都深扎于泥土之中。他的创作数量确乎惊人,“乡村志”里的八九部长篇小说,仅是他2013年以来的产品。没有源源不断的活水、长期的累积、层出不穷的发现、旺盛的精力,是断然完不成如此重任的。
    我们会发现,贺享雍的乡土小说,其视角与其他写乡土生活的作家都不一样。他肯定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侨寓”的、回望的、乡愁和悲悯交加的“乡土文学”。他与贾平凹那样地道的农家子弟,后来进了城,视故乡为精神家园,用身体和灵魂去不断亲近民间的作家不同。他与莫言那样出身农民,离开乡土又回过头来,借乡土展现奔腾的想象、恣狂的笔墨的作家也不同。“高密东北乡”和“贺家湾”都是文学地理学意义上的“小世界”,但它们的性质迥然不同。
    不必再举下去了。我认为贺享雍是作家的眼光与农民眼光的交织,甚至还掺杂着农村干部的眼光。这构成了他观察、体验和表现的独特角度。农民化的眼光是由内向外的内视角。以“农民式”的平视眼光阅读乡村的历史与人事,并在写作实践中客观地“还原”乡村的真实图景和自在状态,如有人指出的,它打开了乡村生活中那些有形和无形、显性与隐性的奇特空间和隐蔽角落,从中发出乡村自在的声音。然而,不管他怎样的“农民”化,也得承认,作家的眼光毕竟是最主要的,他得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他得提炼、剪裁、设计、架构,他须得胸中有时代的和现实生活的全局,方能俯视贺家湾农民的小圈子,创造出一个个平行于生活的“第二自然”,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提升过程。过分强调他的农民眼光,若以为只是喋喋不休、唠唠叨叨地诉苦,那根本写不出任何像样的作品。
    现在读者普遍的感受是,贺享雍的小说很好看,拿起放不下,能紧紧吸引人;他的小说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常想发笑,但又酸楚、沉重,笑不起来;他在该下判断的时候往往沉默,叙述者的态度总是隐藏起来;他的小说没有简单的道德评判,善善恶恶纠缠在一起。他的小说具有原生态、生活流的一面,像生活本身一样血肉丰满,经络纵横;但又并非照搬生活,而有精细的加工提炼。他的小说表面上平静,却内蕴着惊心动魄。
    所以,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贺享雍的小说为什么好看富于魅力,其奥秘何在?在我看来,首先是深刻的真实性。不是表面的真实,而是人心的真实,不回避、不掩饰,把农民的艰辛和奋争如实道来,体贴入微,一腔忧国忧民。正如有人所说的,“贺享雍的小说坦率得令人心惊肉跳”。当今现实中的政治生态,在这些作品中占了重要位置。如《民意在天》,围绕怀抱政治热情、力图改变家乡面貌的贺端阳,三次竞选贺家湾村委会主任的曲折经历,其如何与官场潜规则,与宗族关系、亲房利益、黑恶势力较量,情节起伏跌宕,险象环生,难以尽言。这些真实的描写,对于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如果他的小说,只是外敷一层川东乡土的风光、风俗、风情,不痛不痒,没有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和风骨,还能这么动人吗?
    其二是它的复杂性。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利益博弈中推动叙事,刻画人物。读他的小说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个事件冒出来,你以为几经曲折解决了,其实不然,背后定然有想象不到的连环套在等着你。可以说,它们的“水很深”。仍以《是是非非》为例。贺家湾两件大事,一是修路,二是砍树与护林,每办事两大族互不相让,大房与小房明争暗斗,让贺端阳好不头疼;而乡一级与村一级的利益之争,更是紧张激烈。为了得到应得的修路款,贺端阳与乡党委书记马前进“掰腕子”,展开几大回合较量,斗智斗勇,用尽了全力。后面的砍树风波更是波澜迭起,让人惊讶不已。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官、村上与乡上、乡上与县上、村民与奸商、村官与黑社会,矛盾重重叠加。贺端阳、贺松劲他们,既要与只图表面政绩,扣留和挪用修路款的乡干部周旋,又要对付唯利是图、两面三刀的奸商,甚至要面对黑社会的刀子,还要努力团结已变得难以团结的村民。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叹,村官难当,好村官更难当。这样的小说看起来自然刺激有趣。
    贺享雍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人物性格与其个性化语言的统一,以至浑一。什么人说什么话。川东方言俗语运用得纯熟自如,绵柔且有劲道。这很自然地让人推想到,他大约受《金瓶梅》和《红楼梦》的影响甚深。在情节安排、悬念设置上,他更是汲取了演义小说、传奇小说、世情小说的技巧,高潮不断,善于吊住读者胃口。有时“叙述人”直接变成了“说书人”。
    宏大的“乡村志”系列写到现在,有什么缺陷和不足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贺享雍过去写小说,只是写小说,只有文的要求,现在增加了史志的要求,不得不考虑“全景性”、“史诗性”,考虑题材布局的方方面面,文的追求和史的任务有时可能“打架”。比如,也许并非不吐不快之作,却因为占据了一个方面,勉强去写,只为了史的框架的完整。这就有可能发生主题先行或题材先行了。另一方面,作者给自己规定的表现方式是“以志书式的实录方式”。看他已经发表的几部,并非都是实录方式,小说性还是很强,不知为什么现在特别强调“实录方式”?作者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否偏低了,这样写来也许轻松,但弄得不好,会变成乡村故事大全。
    历史正在呼啸前进,新时代的生活日日更新,同步性与历史性很难取得完全一致,时间不会凝固,任何“志书”都只能是阶段性的。总的看来,贺享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成就,目前对他作品的研究和评价不够,就是常说的“低估了”。希望“乡村志”系列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