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2500字(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四次写解放后一家四口在土改、大跃进中步履艰难,有庆因输血过多而死;第五次写凤霞出嫁二喜,好日子没过多久,却又和家珍相续撒手人寰;第六次写祖婿孙三人相依为命,二喜被水泥板砸死,苦根被土豆撑死,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故事从此画上一个句号。这样的穿插,显得层次分明,有条有理,纹路清晰。老人的唱词:“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以为深长,很好的概括了福贵起伏的医生。最后一段:“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降下。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她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更是意犹未尽。“我”与其说是一位收集民间歌谣者,倒不如说是作者的一张嘴巴、一种态度。因为听到了这样的故事,是人都会有所感触的,而他却把这感触压制,然后不负责任地交、给了读者,仿佛想告诉他们什么,如活着的意义、生活的真理: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并排斥道德判断。
    小说的语言朴实,语调冷静。余华是一位具有相当才情的作家,要想写出华丽唯美又惊心动魄的文字以飨读者,完全是小菜一碟。可是他没有去做这些无谓的做作,也没有把死亡写得如何的悲惨(表面上),就算有的话,也只是几声“呜呜”的哭泣,跪下来晕过去之类。他的语言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没有涨潮落潮,没有急流骤弯,快乐和死亡都是一样的速度,畅游的鱼群,平静的河岸,衬托了强健生命力的存在,并不断地向前流动。这样的语言,久经锤炼,溶冰冷与火热于一炉,可怕至极。读着读着,一下子看完了、,一下子所有应该有的情感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顷刻间难以接受。福贵眼中的死亡,父亲的无奈,母亲的悲哀,有庆的控诉,凤霞的无助,家珍的平静,二喜的突然,苦根的无谓,直流而下,没有悬念与隐喻。一个人居然有如此的能力去承受这种多次的切肤之痛,一个作家既然能够用如此冷静的语调叙述,像包装一颗炸弹,并把它投向读者的内心世界。有人说这与他的风格有关联,有人说这与他的人生际遇有瓜葛(从小住在医院,目睹无数次的死亡,亲闻无数次的哀号)。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独特的语言风格。“世界上没有一条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能替代的。”,只有不断的努力,为内心为良知而写作,才会形成独特的风格。引人瞩目时,便是形成主流之日。余华显然是一个成功的典例。
    《活着》是一个在作者笔下浅显,在读者心中却深沉的作品。简简单单的故事,娓娓道来的清洁,未曾雕饰的语言,散发着“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的魄力,如美国小说家艾米丽.卡特所说:“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