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社会科学的理路》读书笔记8000字(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三,能够指导人们认识未知事物的能力。这一条是笔者将其单独提出并重新陈述的。很多学者也曾指出科学具有预测或指导功能,并对其加以探讨,但笔者对预测指导这一概括并不赞同。因为如果是对其后发生的相同问题的预测和指导,只是解决问题功能的必然成果,不应单独列出,而超出认识能力的猜想更不是科学所具有的功能,这种猜想是认识的原始功能,不应被概括于科学之中。笔者在此想要表达的思想是:认识能力的历史条件下的范围,不但包括在该认识能力作用下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客观实在,还应包括该认识能力作用下能够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到的范围。科学研究,或者说常态的科学研究便是从已认识到的显现中发现可以说明解释该现象的科学理论,并在该理论下尽可能地扩充认识能力,将其尽量接近该实力条件下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大极致,以认识到更多更全面的现象和事物。科学史上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海王星的发现,这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巨大辉煌之一。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后,人们用其对新发现的天王星轨道加以运算,但是运算结果与实际的观测有很大差距,一时之间举世哗然,万有引力定律受到了普遍的质疑。而法国数学家勒维烈则坚信万有引力理论的正确,他相信是在天王星外还有另外一颗世人所未发现的星星造成了这一矛盾。1846年8月31日,他完成了对新行星轨道和大小的计算,并于当年的9月18日写信给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加勒。信中说:“请您把你们的望远镜指向黄经326度处宝瓶座内的黄道的一点上,您就将在离此点约1度的区域内发现一个圆面明显的新行星,它的亮度约近9等……”23日加勒收到该信后当晚便进行了观测并在其所预言的位置发现了这颗星星。海王星这一“笔尖下”发现的星星使当时的科学界欣喜若狂,它的传奇性发现更是牛顿的经典力学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举这一例子是想强调,从认识客体的角度上说,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性质是相同的,都是太阳系内的行星之一,不同点仅仅在于是否被人们所认知。在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的限度内,我们可以用望远镜观测到海王星却一直没有发现,直到万有引力定律擦去了我们视野上的盲点我们才认识到它。这便是笔者所希望表述的科学所具有的第三个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过程中,随着认识的不断广泛,被认识的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一个未知事物可能是通过其部分属性与已认识事物具有相同属性而被认识,但是其自身可能具有我们尚不能认识的更高的属性,笔者将这通过相同性质传递过来的尚不能认识的新的需要被认识的事物称为“新理论透出的曙光”,正是对这种曙光的追求使认识不断深化,使认识能力不断得到加强,科学得到进步。
    之所以将科学分为这三个功能,主要的目的是:
    第一,可以更好地认识科学的作用。通过这种划分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作用是分为严格的时间阶段的,即首先认识已知事物,其次解决认识中的问题,最后扩充认识,在扩充中认识到新的需要认识的事物。
    其表现形式如下:TàAàT’其中T代表对已知事物的认识,A代表对问题的解答(包括对理论的验证),T’表示对未知事物的认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T和T’在认识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T的认识客体是已知事物,这种已知表示为能够被“看到”但是不能被“理解”,所以其需要被认识的是其表现下隐藏的更深层级的性质、规律等理性认识;T’的认识客体是未知事物,认识过程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所以其要认识的是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多的是感性认识。而将T’和T加以联系来完成这个科学功能的过程的,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需要。
    第二,这种功能的划分可以将科学和非科学区分开。与认识能力相适应的科学理论,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三个功能,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而非科学则不能,非科学一定会在实现功能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比如欧洲中世纪的医学,认为血液是由心脏制造的再流遍全身,由于当时的教会禁止解剖尸体,所以导致无法验证。但是维萨里用解剖事实证明了这一理论的错误,这导致人们对血液在体内流动理论的重新思考,并最终发现了血液循环理论,此为非科学无法完成的解决问题阶段中验证功能的例证。再例如,如果认为是龙王主管降雨,那么在旱灾时,人们会寻求的解决方法便是去求雨,但无论人们献上什么贡品,也不会由此实现降雨的目的,此亦为非科学无法完成解决问题功能的例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