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读《永不抵达的列车》有感与读书笔记500字6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8-02-2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永不抵达的列车》是2010到2011年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特稿精选里的一篇文章,同时这本书也以这篇特稿的名字命名。冰点致力于讲有温度的故事,读过之后我发现尽管这些特稿的题材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稿子的哪一处,作者都在巧妙的表达来呼应主题。尤其是在细节的运用上,这些细节给人的感受就像小伙子见到暗恋的姑娘,无论过了多久,当时那个心跳的感觉还在。
    稿子里面有句话写的很棒。作者在写故事的主角朱平已经到达温州内还没发生事故前,给室友发了一条短信:“我终于到家了,好开心。”接着作者另起一段写了这样一句话:“这或许是她年轻生命中最后一条短信”十分钟后撞车事故发生。我觉得“或许”这两个字用的太好了,其实想想从记者后来搜集的资料来看,这就是她的亲人朋友截止到事故前收到的最后一条短信。完全可以写成:“这是她年轻生命中的最后一条短信。”那为什么还要用“或许”?就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可能在临去世之前,她还想给亲人们发个短信,只不过已经没有机会让她发送出去。
    还有在稿子最后作者写到事故发生的22时左右,朱平曾经给家里打过电话。原文这样写:“你到了?”母亲兴奋地问。没听到女儿的回答,听筒里只传来一点极其轻微的声响。这个以为马上就能见到女儿的母亲以为,那只是手机信号出了问题。后来第二遍看时我才注意到“极其轻微”这四个字,其实读到这我们知道朱平其实是已经没有机会再和自己的妈妈说上一句告别的话。但是www.i1766.com按照常理来讲,电话掉到地上另一面的听筒应该是有很大的声响的,就算不大也不应该是极其轻微的。作者把这个细节加入其中就使读者脑海里产生这样一副画面:临死之前的朱平或许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她不知什么姿势躺在地上,把电话拿到耳边后用尽力气拨通了电话,却再也没有说话的力气了,然后电话从耳边倒了下去,听筒那边发出极其轻微的声响。仿佛一个词就把当时的情景给还原了出来。
    这两处细节只是这本书里很多细节的一小部分,这些细节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把真实的信息赋予了文学的美。寥寥数语就使读者感同身受,我觉得在写稿子的时候学会细化处理细节问题,一定会使稿子更具体更真实,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作者:张道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