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上博简《孔子诗论》“颂”论及其诗学史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8-02-24 《文艺研究》 徐正英 参加讨论

    三、“颂”论对《周颂》乐、歌、诗风格特征的分层评述
    《诗经》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而其中的“颂”尤其是《周颂》,又是诗、乐、歌、舞四位一体的,这已成为学界共识。但是,直至《孔子诗论》面世,我们才首次得见从乐、歌、诗三个层面依次概括评述《周颂》风格特征的先秦文献实例,尽管可能由于特殊原因其没有论及“舞”的层面,也已是非常珍贵了。这一“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逖,其思深而远”(28)的等次评述,是否符合《周颂》风格特征的实际呢?试依次讨论之。
    先说孔子论《周颂》的音乐特征。因乐谱失传,今已无法复原《诗经》曾经有过的演奏情况。不过,仍可据现有文献对孔论《周颂》音乐风格的准确性做出合理推测。(一)从孔子精通音乐的程度推测。孔子音乐造诣甚至超过专业乐师,《论语·八佾》中孔子指导乐师太师挚揭示“乐其可知也”一段音乐演奏规律的文字,《论语·子罕》“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29)的自述,都足以说明问题。亲自调整、规范过《诗》乐尤其“雅”、“颂”之乐的孔子,其对“颂”乐风格特征的论述,自具权威性。(二)从乐歌性质推测。《周颂》主要是庙堂祭祀的仪式乐歌,依生活常识,庙堂本身庄严肃穆,慎终追远、怀亲念祖的性质,都决定其氛围必定是庄严肃穆的,其音乐演奏也必定是安和迟缓的。(三)《诗经》为我们认识“颂”乐风格特征提供了可靠文本。《周颂·有瞽》就是一首正面描写祭祀祖先音乐演奏过程的诗:“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簴,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30)依此文本体会,祭祖乐歌的特点明显有三:一为浑厚洪亮,乐器众多,“喤喤”即是;二为和谐,多种乐器“和鸣”即是;三为舒缓肃穆,“肃雍”即是。(四)笔者赞同王国维以歌词用韵的疏或密逆推其所配之乐缓或促的理由。其《说周颂》称:“凡乐诗之所以用韵者,以同部之音间时而作,足以娱人耳也。故其声促者,韵之感人也深;其声缓者,韵之感人也浅……然则《风》、《雅》所以有韵者,其声促也。《颂》之所以多无韵者,其声缓而失韵之用。”(31)王国维认为,“颂”诗之所以多不押韵,是因为其乐声舒缓,不需要押韵,只有音乐节奏急促的“风”、“雅”之诗,才需要密集押韵。另外,上博简整理者马承源考释还提出了“颂”诗歌词短而祭祀时间长,所以演奏节奏需要缓慢的说法虽并非无懈可击,但也有参考价值(32)。如上几条理由,足以说明肃穆安和而迟缓确是“颂”乐演奏的基本特征。孔子对《周颂》音乐“安而迟”风格特征的概括,应该符合当时“颂”乐演奏实际,有重要认识价值。
    次说孔子论《周颂》的歌唱特征。随着乐谱的失传,“颂”诗的歌唱情况也难以复原,这里只有从《周颂》文本中寻找些许线索。如“肃雍显相”(《清庙》)、“於穆不已”(《维天之命》)、“威仪反反”(《执竞》)、“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33)等句。“颂”诗中还有不少歌词近似于宗教仪式的祈祷语,如《烈文》“锡兹祉福”、《我将》“维天其右之”、《时迈》“实右序有周”、《执竞》“福禄来反”、《臣工》“迄用康年”、《丰年》“降福孔皆”、《潜》“以介景福”、《载见》“以介眉寿”、“思皇多祜”、《有客》“降福孔夷”(34)等句。阅读如上歌词,便不难感受当时歌唱只能是宽缓的,而不可能是急促的。据此,孔子对《周颂》歌唱风格所作“绅而逖”的归纳评述也应符合《诗经·周颂》的歌唱实际。
    后说孔子论《周颂》的精神实质与文本特征。所谓“其思深而远”,与前言“平德也”、“多言后”、“有成功者”三项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前者论《周颂》所写为何内容,此处论该内容表现出何种精神实质与特征。在孔子看来,《周颂》三项内容都表现出了作者深长的忧思特征。从表面看,这一概括似乎与《周颂》文本实际反差较大,其实孔子对《周颂》深层意蕴的体悟比我们今人深切得多。他深谙里面所传递出的当政者家国情怀信息的分量,颂祖则意在秉持祖德、继承祖业,报功则意在接受上天监督、先王检验,深研文本,落脚点大多如此。不少诗篇甚至从字面上也能看出这两层深意,前者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清庙》)、“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维天之命》)、“惠我无疆,子孙保之”(《烈文》)、“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天作》)、“我求懿德”、“允王保之”(《时迈》)、“永言保之”(《载见》)、“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酌》)、“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赉》)等;后者如“成王不敢康”(《昊天有成命》)、“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我将》)、“丕显成康,上帝是皇”(《执竞》)、“嗟嗟臣工,敬尔在公”(《臣工》)、“噫嘻成王,既昭假尔”(《噫嘻》)、“庶几夙夜,以永终誉”(《振鹭》)、“假哉皇考,绥予孝子”(《雍》)、“不吴不敖,胡考之休”(《丝衣》)(35)等。
    同时,《周颂》中还有被历代学者确认为周成王所作的《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四首组诗,特别值得注意。这一小组形式同样呆板的乐歌,表面看远非主流,但“其思深而远”的精神实质与风格特征意义却有可能被忧患意识极强的孔子紧紧抓住了。借此需要说明的是,清华简第三册公布的《周公之琴舞》成王所作九首组诗中,第一首就是上面4首中的《敬之》,其余8首内容性质与第一首相近,可视为《周颂》逸诗。我们不妨将这12首诗歌放在一起整体审视。
    综合观之,周成王在这12首诗歌中大体抒发了五个层面的深沉思考:(一)家遭国丧,自己年轻,多灾多难,祈祷先祖保佑。如《闵予小子》云:“闵予小子,遭家不造”、“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访落》云:“未堪家多难”、“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敬之》云:“命不易哉!”(36)《周公之琴舞》第四首云:“文文有其家,保监其有后。孺子王矣,丕宁其有心。”(37)《小毖》云:“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38)(二)期望上天监督和保佑自己。如《敬之》云:“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39)。《周公之琴舞》第五首云:“天多降德,滂滂在下”、“曰享答余一人,思辅余于艰。”第七首云:“畏天之载,勿请福愆。”(40)(三)决心自我警戒,勤勉执政,效法先王,积善修德,振兴国运。如《访落》云:“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敬之》云:“敬之敬之。”(41)《周公之琴舞》第一首云:“遹我夙夜不逸。”第二首云:“不造哉!思型之,思毷彊之,用求其定。”第三首云:“严余不懈,业业畏忌”、“夙夜不懈”。第六首云:“惟克小心。”第九首云:“弼敢荒德,德非惰币。”(42)《小毖》云:“予其惩而毖后患。”(43)(四)求助群臣辅助自己,勇于进谏。如《访落》云:“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敬之》云:“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44)《周公之琴舞》第八首云:“佐事王聪明,其心不易。”第七首云:“咨尔多子,笃其谏劭。”(45)《小毖》云:“莫予茾蜂,自求辛螫。”(46)(五)告诫群臣修德敬业莫犯错,主要见于《周公之琴舞》,诗句过多,从略。
    由归纳征引可知,成王居安思危、忧心国运的意识,真可谓“深而远”,今天仍极具警示意义。这些作品虽然在《周颂》中所占比例很小,又被后儒视为“变颂”,孔子却最先发现了它们的独特价值,并与其他作品中深藏的同类意识综合统观,将其视作《周颂》31篇作品的主体风格指向。借助论“颂”贯彻自己一贯的内省理念、忧患意识,正体现了孔子的哲人眼光。笔者耗力梳理历代《诗》学成果,除南宋范处义《诗补传》、清初王夫之《诗广传》与孔子的这一揭示精神实质相通并有所细化和深化外,余皆或未论及“颂”诗之精神实质与表现特征,或言不及义。这令人不胜惋惜的同时,客观上恰彰显出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眼光之深邃与独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