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上博简《孔子诗论》“颂”论及其诗学史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4 《文艺研究》 徐正英 参加讨论

    二、“颂”论对《周颂》内容性质的解读
    孔子所归纳的赞颂平德、多写文王、汇报功业三项内容是否符合《周颂》的文本实际呢?需要我们研读作品本身来验证。笔者不具备为31首《周颂》作品主旨定性的权威性,所以只有借助历代前贤的代表性结论予以分析。西汉《毛诗小序》和毛传代表早期对《周颂》作品内容的认识水平(东汉郑笺尊毛为主,唐代孔颖达疏则疏不破注,无需单列),南宋朱熹《诗集传》代表中期认识水平,清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代表后期的认识水平,陈子展《诗三百解题》、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注析》则可代表历经两千多年积淀和锤炼之后今人的最新认识水平,所以采信八家一致或大体一致的诗篇定性结论,重新解读各家定性不一致的诗篇,尽量得出较为符合文本原意的客观结论,应该是可行的。
    综合诸家对31首《周颂》作品的定性结论,郊祀周始祖后稷以配天的诗1首(《思文》),祭告宗庙的诗5首(《烈文》、《天作》、《有瞽》、《潜》、《闵予小子》),周王巡守祭祀山川的诗2首(《时迈》、《般》),祭祀歌颂文王的诗6首(《清庙》、《维天之命》、《维清》、《我将》、《雍》、《赉》),祭祀歌颂武王的诗3首(《载见》、《武》、《桓》),合祭武王、成王、康王的诗1首(《执竞》),成王自戒、戒臣并求群臣辅助的诗2首(《敬之》、《小毖》),成王谋政事于武王庙的诗1首(《访落》),农事诗4首(《噫嘻》、《丰年》、《载芟》、《良耜》),夏朝、商朝后裔杞国和宋国前来助祭的诗1首(《振鹭》),设宴为拜谒周宗庙的微子饯行的诗1首(《有客》)。另外还有4首各家意见不一:《昊天有成命》,毛序毛传、马瑞辰、陈奂、陈子展以为是郊祀天地,朱熹、高亨、程俊英以为是祭成王。笔者以为后者更合文本原意,因为首句“昊天有成命”,仅是全诗“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24)的引子,是说文王、武王接受上天之命建立了周朝,下面的内容全部落脚到对成王德业的歌颂上,说他不敢贪图安逸,日夜为基业操劳,忠诚厚道,使得国泰民安。《臣工》,毛序传、马瑞辰、陈奂以为是写诸侯助祭,其他四家皆以为是告诫农官的诗。研读全诗,除开头4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釐尔成,来咨来茹”是周王嘱咐百官重视农业耕作之事外,以下“嗟嗟保介”(25)14句全部都是具体告诫农官“保介”如何忠于职守保丰收的内容,所以诸侯助祭说不合文本本义,此诗当为农事诗。各家多以为《丝衣》是祭祀之后的燕饮诗,也有人认为是单纯的燕饮诗,至于祭祀何神、燕饮何人,说各不同。细研全诗,描述的全是繁盛的燕饮场景,参与者究为何人确实难以判断,只好存疑。《酌》或称成王还政告于宗庙,或称告于武王,或称歌颂武王,或称歌颂周公、召公。从各个角度对这首诗逐字逐句进行精细考辨与阐释者代不乏人,各有其理。统观“於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26)等全诗,应注意几点:一是从字面看,文本并未明言歌颂何王;二是前两句言王师伐无道(“时晦”)的意思颇清楚;三是最后二句言后代继承(“有嗣”)先祖(“尔公”)遗则的意思也比较清楚;四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意思不够明晰,但蕴有局势光明之意似无大错;五是第五句和第六句意思也不明晰,但蕴有我周承受天恩、事功有成的意向似非妄测。据此,全诗称颂周朝以武功平定天下的意思明显,而称颂平定局部叛乱的性质不明显,综合判断,其祭祀歌颂武王的可能性大于歌颂周公的可能性,至于是何王何公歌颂武王则只能存疑了。
    综上,祭祀歌颂文王的诗凡6首,祭祀歌颂武王的诗(含合祭)凡5首,祭祀歌颂成王的诗(含合祭)2首,祭祀宗庙以汇报功业的诗(汇报丰收的农事诗也可包括在内)9首,四项占全部作品三分之二强。可见,不仅颂德与报功两类诗歌是《周颂》的主体内容,而且,在颂德作品中,赞颂文王之德的作品比重又最大。因此,孔子“颂”论对《周颂》内容性质的归纳解读与其31首作品的文本实际颇为相符,确实难得。这一揭示的意义,通过与后出《毛诗序》为“颂”所下定义进行比较更能凸显出来。
    众所周知,《毛诗序》是传世文献中讨论“风”、“雅”、“颂”理论最著名的专文,其借《周颂》为“颂”所下定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27),亦为人所熟知。其前半句有两层涵义:一是说,“颂”是用来赞颂盛大美德的。什么是盛大美德?依儒家的价值标准,唯治国平天下才是最大的美德。所以,这里的“盛德”应该就是孔子“颂”论中具体所指的“平德”——文王、武王平定天下之功德。一是说,祭祀赞颂先王盛德时,用的是歌舞表演形式。“形容”即舞容,舞态姿容,此问题前贤已多有论述,当不必质疑。汉儒明确揭示出了“颂”的诗、乐、歌、舞四位一体表现形态,这一认识与孔子“颂”论的三位一体相近。其后半句也有两个意向:一则“成功”,无疑与孔子所言“有成功者”同,指功业成就;一则“告于神明”,指周代后王在太庙里向祖先报告自己的成功业绩,这一点比孔子的“颂”论表述明确。但是,通过如上对读不难发现,孔子“颂”论概括《周颂》为三项内容,而《毛诗序》为“颂”所下定义却仅涵盖了其中颂德与报功两项内容,缺少了孔论所强调的“多言后”一项内容,没能凸显周文王的特殊地位,并不太符合《周颂》全部作品实际。惜这一不全合文本性质的定义一直被历代后儒沿用而不自知。由此,孔子“颂”论的初创意义和完备性显得尤为难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