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范畴抽象及范畴研究要在范畴的相互关联性中展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谈到生产时指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自然是出发点。”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都是就个人而言,个人的独立性比其他事物或社会现象的独立性似乎要大得多。那么,如何对待生产的个人及个人的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就是从整体中把握相互关联的具体,为此,他抓住个人这个出发点。他指出,个人总是进行生产的个人,他们总是从属更大的整体,先是家庭,后来是氏族公社。到18世纪的“市民社会”,个人成为通过社会的外在必然性实现其私人目的的社会动物,“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⑩被西方看重的独立的、个性的人尚且在社会关联之中,关联性地而不是孤立地把握一切具体,自然就不言而喻。 马克思从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性谈生产与消费,即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也直接是生产。它们每一方都直接是各自的对方。这种生产与消费的互是关系,又体现为互为媒介的关系,即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使消费获得对象;同时,消费也媒介着生产,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因此成为主体的产品。从消费来说,消费使产品现实化,又使生产通过生产动力与生产的观念形态实现为生产。与之相应,从生产来说,生产不仅为消费提供材料与对象,给予消费以规定性从而使之完成,它还为需要提供材料并为材料提供需要。为此,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11) 在“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流通”这类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研究中,马克思同样运用着揭示相关范畴的关联性,并在关联性中思考相关范畴的方法。他由关联进入关联范畴的内部,把关联范畴的内部构成放到关联范畴的关联规定性中思考,又把这种合于关联性的范畴思考适时转入关联范畴关联性的进一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更是经常地由关联范畴切入关联范畴对应的现实与历史具体,从现实与历史具体中,发现相互关联的一般,并将之抽象为关联范畴的关联性及范畴构成性研究。比如他针对将生产与分配割裂开来、进而把生产当作永恒真理的现象,从分配与生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荒诞无稽的做法、从分配与生产关联性角度指出,分配不是外在于、独立于生产,而是密切地关联着生产,并且就在生产内部。生产方式决定新出现的分配方式,“虽然这种分配对于新的生产时期表现为前提,但它本身又是生产的产物,不仅是一般历史生产的产物,而且是一定历史生产的产物”。(12) 马克思坚持的这种关联范畴的关联性研究方法,即它们的相互规定、相互构成、互为彼此的方法,在中国当下文学理论中没有引起普遍重视。 对关联范畴割裂其关联性的研究,是文学理论并不少见的研究思路,比如割裂对象而研究主体,割裂内容而研究形式,割裂接受而研究文本,割裂传播而研究接受等。这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二元论的后遗症。其实,西方1960年代以来已着手展开对这种二元论的规模性的批判。中国当下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教材的体例划分,存在着僵化于横向的板块式分割的情况,如从文学性质到文学活动,常常被各分为一章,性质与活动的一体性关系,成为范畴分立的关系。而实际上,性质的活动与活动的性质,二者不仅是有机的,而且是依存的。割裂的结果是,唯有在有机关联中才能见出的性质与活动互为、互化、互为提升的关系属性被掩蔽了。文学创造与文学作品的分编式平列,不仅使创造研究成为非文本的研究,沦为不见文本整体性的心理研究,而且,文本研究又由于割裂了创造主体与创造活动的有机整体性,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文本中心论的误区,一是生硬的文学形式分类的误区。在生硬的形式分类中,文学作品在文学创造中与创造过程相互推动、变化流转的充满活力的东西便被剔除了。而缓解的方法,在当下代表性文学理论教材中是补缀式的,即在章节陈述的缝隙中,补缀一些彼此照应的例证或文字。但割裂所致的生机缺损却无法在补缀中找回,当然更谈不上生机盎然。(13) 解决这类问题应该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历史关联的范畴提取及整体性综合的研究方法中找到答案。马克思在研究中并没有就生产类型、生产手段、生产性质、生产活动、生产功能这类可以进行逻辑类分的方面进行分类,而是在生产的历史延续性中,由伴随着生产、规定着生产、构成着生产的东西进行范畴提取,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使得提取的范畴成为生产的历史关联性范畴。这是一种纵向分类的方法。就文学理论来说,历史纵向的范畴分类,如文学形态范畴、文学个性范畴、文学实践范畴、文学演进范畴、文学主体范畴等,它们共同地综合为历史性的文学活动,又在文学的现实活动中有机综合地展开,彼此相关联地发挥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作用。马克思对这样的关联性分类解释说:“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14)这里,总体、统一体、相连贯的环节及内部差异,是提取关联性范畴的要点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