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2017年度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学科成果介绍(下)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参加讨论

    7、韵律语法问题
    韵律和语法的关系一直深受学界关注和重视。除沈家煊的《汉语“大语法”包含韵律》这篇文章外,本年度还有几篇文章主要是讨论这类话题的。周韧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轻重象似、松紧象似和多少象似》(《中国语文》2017年第5期)认为,句法成分之间的韵律松紧关系与其语义语用松紧关系确实象似,汉语所展现的音节计数的特点正是由单音节语的本质决定的,信息量大的成分在音节数目上也就多。陆丙甫、曹琳琳的《“浴缸效应”与多音节词音节时长》(《汉语学习》2017年第1期)认为,把所有音节都看成“等重”并一视同仁地“数音节”,是理想化的最简初始状态,实际读法中其实是有长短差异和脱落现象的,这些都是对最简初始状态的偏离。该文用头、脚在浴缸里凸显的“浴缸效应”,解释了多音节词两端重长、正反问句中间易脱落的偏离现象。黄梅、庄会彬和冯胜利的《韵律促发下的重新分析——论离合词的产生机制》(《语言科学》2017年第2期)从韵律的角度对离合词的产生机制重新作了解释,认为离合词由“合”到“离”,从严格的句法分析上看,经历的是“双音词→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析结构)”。
    8、时体标记词“了”
    “了”因为常用和复杂而成为汉语一个长盛不衰的研究课题。林若望的《再论词尾“了”的时体意义》(《中国语文》2017年第1期)主张将“了”的时间意义拆解成三部分来看:事件过程的完整貌、事件达成后结果状态的非完整貌、主题时间和参考时间的相对过去时意义,越是明确的结果状态,越容易跟“了”共现。史有为的《汉语“时体”的再认识——以“了”为中心》(《语言科学》2017年第2期)认为,不能以附着于动词或句子而简单决定“动相”与“事相”,应该把“完句”等因素剥离后,设置基础语境再认识“了”的本质功能:“了1”应是动作的“完成”而非“实现”;“了2”是说话时为止的新情况实现。胡亚、陈前瑞的《“了”的完成体与完整体功能的量化分析及其理论意义》(《世界汉语教学》2017年第3期)认为,词尾“了”经由完成体的先时性用法发展出完整体用法,不同于已有研究广泛认可的、从完成体的报道新情况用法发展为完整体的路径,体现了完整体语法化路径的多样性。郭锐等的《从早期北京话材料看虚词“了”的读音变化》(《中国语文》2017年第4期)主要利用历史语言材料探究“了”的语音变化,作者的结论是,北京话中的虚词“了”经历了语音弱化过程的四个阶段:liao→lo→la→le。
    9、定语和指称问题
    汉语的准定语被视作一个形义错配的问题,一直颇受学界重视。郭锐的《同形删略和离合词、不完整词形成机制——兼论准定语的形成机制》(《语言科学》2017年第3期),用同形删略来解释定语与其修饰的中心语在语义和句法上的“错位”,认为准定语结构中,动词因为重复出现而发生删略。完权的《“领格表受事”的认知动因》(《中国语文》2017年第3期)认为,“吃他们的亏”中的定中结构存在的动因不是词汇缺项、句法缺位或语义不显,它是认知上的参照体结构、语法上的领属结构,突显双及物事件中的对象。一般“领属结构”和这种“领格表受事”具有包含关系。寇鑫、袁毓林的《汉语定语小句的类型及其句法表现》(《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4期)讨论了汉语定语小句,认为汉语有空位定语小句和无空位定语小句在句法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汉语定语小句还存在“关系小句”和“名词补足语小句”的区分。
    指称问题在汉语中的表现十分复杂,不像西方语言那样可以针对名词短语孤立观察,它往往会在句法成分的相互作用中呈现新的意义。陈振宇的专著《汉语的指称与命题——语法中的语义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对汉语指称概念进行了讨论,并考察了某些指称形式在与相关成分组合时突显社会属性意义的情况等。刘探宙的专著《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主要研究多项同位名词的连环阐释关系,指出了把此类现象简单套用于西方“限定词分析法”的某些不切实之处。
    10、词汇化与语法化
    词汇化和语法化问题的研究仍然是本年度的一个热点。主要成果有张谊生的《试论“有加”的附缀化与“X有加”的构式化》(《中国语文》2017年第3期)、方清明的《论跨层结构“的时候”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1期)、李思旭的《三音节固化词语“X不是”的表义倾向及词汇化》(《世界汉语教学》2017年第1期)和杨黎黎的《两种不同的词汇构式化的结果——以“免X”和“难X”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2期)等。《试论“有加”的附缀化与“X有加”的构式化》认为,现代汉语“有加”分别是短语、动词与准后附缀。“有加”后附选择的倾向是:谓词“X”的及物性越高,就越有可能被附加;但随着附缀化日益成熟,这一倾向正在淡化。“X有加”构式除了充当谓语外,也可以充当定、状语和补语。“有加”的附缀化经历了从跨层短语到施与动词,从动词谓语到后补附加,从参与类推到组建构式三个阶段。“有加”附缀化的渐趋成熟,表现为:结构转化、搭配泛化、语义虚化、语音弱化。“X有加”构式的特定表达功用体现为:情态化的强调方式、多样化的表义倾向、互补化的对举格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