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话语中的立场: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当代修辞学》 柳淑芬 参加讨论

    二、立场研究的理论发展
    近年来,语义学界和语用学界对立场一直保持着浓厚的研究兴趣,许多语言学家对立场作过专门研究,为人们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但是,由于学术背景、关注兴趣和研究角度的差别,迄今为止,学界对立场的定义和内涵并未达成一致。立场的分类标准还存在分歧。从立场的功能和分类上看,它在某种程度上与其他语言手段如“主观性”“评价”“情态”和“元话语”等语言现象相似。事实上,国内外不少文献对这些术语的区分也并不严格,Englebretson(2007:2)指出:“一个学者有可能使用‘立场’来表达另一个学者所谓的‘主观性’,而其他语言研究者则可能倾向于使用‘评价’,避免使用‘立场’这一标签”。实际上,这些术语虽然都对语言的评价现象进行描述,但它们又不完全对等,各有侧重。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话语施事者(演说者、写作者或说话人)在说话时表达他(或她)自己,话语行为的主观性是语言使用中很简单的自我表达”(Lyons 1977:739)。立场与主观性的差别在于:主观性泛指“自我表达”,而立场除了可以表达个人的感觉、态度和评价外,还可指个人(甚至机构或团体)的行为、提议或声明(姚双云2012:27)。
    “评价(evaluation)”是一个宽泛的概括词(broad cover term),用以表达作者或说话者对实体(entity)或命题的观点、态度和感情的表达(Thompson&Hunston 2000:4-5)。立场与评价这两个概念有交叉融合之处,但存在一些本质区别。首先,评价暗示的自我表达聚焦于“实体或命题”的狭小范围内;其次,有些立场标记语,如方式立场标记语,就不属于评价研究的范畴;另外,有些评价手段如关联标识语,也并不是立场研究范畴。
    “情态(modality)”是说话人对自己所表达的命题或命题所描写的情境的观点或态度(Lyons 1977:452)。“情态”所表达的主观态度聚焦于句子的命题或事件上,对超出句子的事件、命题不大关注,这点与立场研究范畴不同。
    “元话语(metadiscourse)”指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或说话者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话语(Harris 1959)。元话语侧重于表达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包括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由此可见,元话语的研究范围要比立场范围更为宽泛,立场并不侧重语篇意义的表达。
    正如Englebretson(2007:17—18)所言,立场是主观性、评价性和交互性融合的结果。Englebretson(2007)考察了自然会话和写作中使用“立场”一词所表达的意义,提出界定立场的五条原则:(1)立场表达发生在身体行为、个人态度/信仰/评价和社会道德三个层面;(2)立场是公开的,可以被他人察觉,并可以解释;(3)立场本质上是互动的,由参与者合作而构成;(4)立场是索引的,能唤起广阔的社会文化框架或物理背景;(5)立场是有结果的,会对参与的个人或团体造成一定的结果(Englebretson 2007;姚双云201 1)。这些原则为立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认清立场的本质和判定立场有着重要意义,特别为识别和判定形式各异的立场标记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确认立场就是话语的主观性、评价性和交互性。
    目前对话语立场的理论研究呈现了多角度、动态发展的趋势。下面分别论述话语立场研究的3种视角:语料库语言学视角、功能语言学视角以及社会学视角。
    【全文阅读】话语中的立场: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pdf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