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彰显文艺的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光明日报 王晖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文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奋进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明确自身的目标和责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全新面貌投入新时代文艺创作实践,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推动我国文艺工作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和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2017年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文献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的继承,也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文艺发展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基本遵循。
    这些重要文献所涉及的大多是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对人类文学活动过程各个方面和要素——文学活动、文学创造(生产)、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权威阐述,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活的运用,有着新时代的鲜明印记。譬如,文学活动中创作主体的人格修养、精神状态、历史意识、艺术才情和文化自信;文艺作品的表现对象、服务(接受)对象;文艺作品的“史诗”风格、经典内涵和时代精神;文艺作品典型人物特别是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其中着重强调的是作家和艺术家创作的导向问题,也就是“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总归起来就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强调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和艺术家自身所蕴含的精神生产者的特性,即他们应该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就是强调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新经济全球化时代,要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优秀作品以审美的方式直抵人心
    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既是经典文艺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文艺的历史传统。它是文艺创作者价值观的最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活动就是人的活动,文艺作品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生动体现。文学是人学,文艺的出发点、连接点和归宿点是“人”。因此,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正是文艺活动的本质所决定的。创作的描述对象是“人民”,创作的灵感源泉来自“人民”,创作的服务目标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表明,文艺创作不仅要为人民而写,其表现的对象也是人民,在写作过程中还要自觉地向人民学习。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关键是要用优秀的作品以审美的方式直抵人心——以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真切的反思,表现人性、人情、人生,感动人、激励人、温暖人,引人思考,促人奋进,彰显正能量。文艺为何要直抵人心?因为文艺是有别于物质生产也有别于科学研究的特殊的精神生产。这种生产与一般精神生产有相类似的地方,即它们都是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都是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即文学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需要关注人,关注人的情感与命运,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文艺的基本特性和主要价值所在。而文艺创作对于人的关注,当以对当下现实人生的关注最为重要。
    近几年来的文学艺术创作在关切和回应当下中国现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金宇澄的《繁花》、李佩甫的《生命册》、王蒙的《这边风景》、范小青的《桂香街》、王树增的《抗日战争》、陈启文的《大河上下》等作品直面现实生活的转型,表现精神坚守,与时代变革同行,充分显示出“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的创作导向。“现象级”影视作品在直抵人心方面也展示出新的气象。譬如表现国际救援行动和爱国精神的电影《战狼2》《湄公河行动》,表现重大革命历史的《建军大业》《历史转折时期的邓小平》,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鸡毛飞上天》《舌尖上的中国》等。这些作品致力于对复杂人性、人情、人生和人格的探索,为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温度、深度与厚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