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艺是表现我国历史与传承、性格与形象、理念与价值的重要符码和载体。探索少数民族文艺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软实力、弘扬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加强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融合性 坚持多元传播 为了有效传播中国的自然风貌与人文价值,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的跨文化传播要注重自然性与人文性的交融。既要通过自然文化符码充分展示中国的地理特征、自然风光,凸显中国的地大物博、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性,又要通过人文文化符码有效展现中国的文化特征、人文风情,阐明中国的包容性、内敛性、创造性,并将自然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展现中国“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特性。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的跨文化传播,要注重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一方面,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型文艺作品和文艺样式;另一方面,要为经典民族文艺作品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具体而言,既要通过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展现中国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进程,表现中国的变迁与传承,凸显传统中国的魅力与价值,亦要通过少数民族文艺展现中国发展和进步的辉煌成就,表现中国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景观,凸显现代中国的新面孔、新魅力与新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的跨文化传播不是单一的、线性的、机械的,而是多维度、多层级、有机的传播与交流。要注重不同类型少数民族文艺的合理调用、合理搭配、合理承接,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内涵的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在表形、表意、表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现立体的中国,提升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避免文化认知障碍、文化认知梗阻等“文化折扣”。 探索整合性 强化主导传播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袤的多民族国家,既有共同的风貌、文化与习俗,亦有差异化的地方风貌、地域文化和民族习俗。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的跨文化传播应注重地方性和国家性的结合:既要有能够表征国家整体特征的艺术样式和文艺作品,将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和谐的多民族国家之共性、普遍性予以展现,彰显家国情怀、民族威望、复兴大业等宏观意旨,亦要有表征地方性特色的艺术样式和文艺作品,将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差异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方言、民族习俗等微观内容予以展现,彰显多民族国家的包容性与丰富性。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作品数量巨大、类型多样、资源丰富,要处理好代表性文艺作品与普泛性文化现象、文化传统、文化理念的关系,尽量通过个体化的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展现更为宏观的、具有普泛联系的文化序列。既要善于运用少数民族文艺作品来勾勒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情感、阐明中国愿景,亦要善于打造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艺作品体系,增强典型少数民族文艺样式和作品的辨识度、认知度、认同度。 少数民族文艺是中国物质与精神内核的重要外显形式,要注重物质性与精神性的交融。既要善于运用物质性文化符号展演中国的独特风貌和丰饶物产,宣传中国的物质文明,又要善于运用精神性文化符号承载中国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尺度,发扬中国的精神文明。同时,有效地将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转化为自我体认、自我标出的符码体系,重视思想文化资源的开掘,强调精神和价值的传播,博得更普遍的认知和认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