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有可为 根据吴岩教授2016年抽样调查研究,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科幻的创意创新热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繁荣的中国、崛起的中国、追梦的中国”。该类作品创意主要集中在展现中国整体实力提高后,科技发展多方面巨大进步。这些进步会为民族和国家未来、世界美好明天创造基础。二是“互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此类创意特别关注在互联网和虚拟现实丰富的环境状态下,人类对现实的依存和关注度。虽然虚拟世界存在,但科幻作家更多关心被虚拟所对抗的真实世界发展。三是“生物、医学与后人类的未来”。该主题特别肯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未来生活中的作用,对相关领域作出许多有价值的预想。特别是生物医学在产业方面的升级换代。作家们认为,后人类状况的出现,可能是下一个必须面对的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难题。四是“航天和航宇技术的未来”。科幻作家特别呼吁要重视非传统航天器的发展,关注航天医学的创新思路,要从长远方面启动“天体工程”,要在近期特别关注新太空政策规范下的自主航天活动。五是“未来的战争和武器”。集中于该热点的作品尤其关注信息时代的所谓海陆空天之外的“第五战场”,关注颠覆性武器的可能出现。此外,要对未来战争的形态和战略思想作更多创新性反思。 在这些主题之下,当代中国科幻作家对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性的关系,进行更多探索性思考,展望科技革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使得当代中国科幻进一步超越早期单纯“科普型”及“少儿型”模式。 新时代中国科幻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科幻创作自身还缺精品。从2017年本土原创作品来看,力作不多。10年过去了,没有出现像《三体》那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作品。科幻作者以业余创作为主,缺乏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打磨精品。他们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也需要提高,尤其是如何做到让科幻作品更能反映国家社会发展的火热现实方面,需要下更大功夫。社会对它的了解还不够。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科幻反映的主题和内容仍是超前的,公众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文学品种蕴含的巨大潜力,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也认知不足。这是造成科幻仍在边缘和小众徘徊的一个主要原因。科幻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真正达标的科幻电影,游戏产业还在起步。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雄心勃勃欲进军科幻领域,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缺乏科学和专业论证规划,一些挂名“科幻产业园”的项目有名无实。 总的来看,中国新时代“两步走”强国战略,尤其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以及文化自信的确立,为科幻创作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科幻作者队伍在壮大,有实力有水准的作品不断涌现,如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科幻将会在提升民族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国家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它自身也将实现独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者为科幻文学作家、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