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论“强制阐释”之后的当代中国文论重建(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 李自雄 参加讨论

    二、“回归传统论”及其强制阐释困境
    我们再看“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这种重建思路与主张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独特价值的充分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观点看来,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是有其独特价值的,只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及其独特价值在西方理论话语的主导下遮蔽不显了。
    这种“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独特价值的认同,是与它所认为的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不同于西方异域的独特的文学审美体验及话语方式相联系的。这种观点指出,“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以独特的文学审美体验与话语方式显示出中国文学理论的独特性,在世界诗学体系中可谓独具一格”,而呈现出与西方文学理论及文论话语不同的风貌和特质,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却“主要立足于西方话语”,并构成了一种来自异域理论立场的批判关系,即“以西方的文学观念与话语范畴批判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话语与文学经验”,从而体现出了相当“鲜明”而持续“动态”的“批判性”。也由此,“文学理论的西方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学理论界获得了极大的优势力量,甚至形成了主导的文学观念”,并对中国文学理论格局的变化与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西方文学理论的风起云涌,不同观点的文学理论,从语言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到文化研究、媒介理论等等,不断涌入中国文学理论的场域,形成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复杂化,形成了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的漂浮与泛滥,形成了中国文学理论界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复制、模仿、套用”。[12]而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各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或被忽略,或被遗忘”,而那些“原本属于它们的理论领地被西方文论纷纷占去”,并在“被颠覆、被抛弃”中“移向了边缘”,这也“最终促成了西方文论独大的局面,西方文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正在创造和演绎着一个‘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传奇神话”。[13]
    质言之,以这种“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在西方理论话语的主导及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话语与文学经验”的批判下,“创造了西方文论阐释一切、解释一切、无所不能的神话”,而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则被置于了“从属者的位置”,[14]或被湮没的处境,从而也“失去了中国文学理论家探索的根基,失去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原创性与独特的话语体系建构与阐释”。[15]这也就是说,中国文学理论要走出西方理论话语的主导及其强制阐释,必须祛除“西方的文学观念与话语范畴”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话语与文学经验”的批判性盲视,改变对西方文论的“顶礼膜拜”,扭转“长时间以来,我们视西方文论如珍宝,弃传统文论如敝帚”的局面,[16]并通过对这种传统的回归,实现当代中国文论的重建。
    正如我们前文所指出的,张江先生提出的强制阐释的观点,在对当代西方文论进行“辨析和检省”的同时,也申明了“它与中国文化之间的错位”。对此,张江先生指出,“当代西方文论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伦理差异和审美差异,这决定了其理论运用的有限性”,[17]中国文论界对西方文论的亦步亦趋与简单移植,就会导致理论语境的误置与强制阐释的出现。不容否定,所谓“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上述这样一种理论倾向的不满,但问题在于,这种“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显然是把中国文论等同于中国传统文论了,也正是在这一逻辑下,当代中国文论的重建也就成了向中国传统文论的回归,那么,这种回归是否就能使当代中国文论走出强制阐释的理论困境而为其建设发展获取新生呢?
    在当代中国文论界,对于这种“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如果我们联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起的有关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的讨论①,就会发现它针对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问题而提出的内在关联性。如果说张江先生的强制阐释批判侧重的是“西方文论怎么坏”的问题,[18]那么,这种“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则是以“中国传统文论如何好”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这显然是与失语症论者解决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的方案如出一辙,只不过是在目前强制阐释批判的语境下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调与伸张。在这种“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看来,我们的文论建设不能满足于对西方话语的照搬照抄,而需要进行中国话语的构建,这无疑是对的,也是我们积极努力的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点的所谓中国话语的构建是建立在一种什么样的基础上的呢?他们的回答是:回归传统。显然,在中国文论话语的构建方面,我们要充分吸收利用中国传统思想及文论资源的有益成分,这也应该是没问题的。然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传统中国的东西,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于中国传统的理论资源,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分辨,而不能“以它的中国性证明它的正确性”,否则,就会在故步自封中“导致理论上的‘裹脚布’现象”,并产生理论认识的误区。[19]对此,上述这种“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显然是缺乏分辨的,而正是“以它的中国性证明它的正确性”了,这样一种理论认识的偏差,用张江先生提出的强制阐释观点来看,显然也就构成了这种重建思路与主张的前置立场,并也必然是一种强制阐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