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构式语法研究的历时取向—历时构式语法论纲——历时构式语法论纲(5)

http://www.newdu.com 2018-01-22 《中国外语》2015年第12卷 文旭 杨坤 参加讨论

    4.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主要课题 
    历时构式语法研究主要涉及四个主要课题:(1)构式化;(2)构式的合成性;(3)构式的图式性;(4)构式的多义性。以下我们对这些课题作分别讨论。 
    4.1构式化 
    构式化(constructionalization)是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在讨论构式化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构式?关于构式,一个广为接受的定义是:构式是形式和意义/功能的规约性配对,其中“形式”包括语音和形态句法,而“意义”则包括语义、语用和语篇功能(Langacker,1987;Goldberg,1995;Croft,2001)。据此,构式化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形-义”配对(即构式)的发展或创造(Traugott,2014:5;Traugott & Trousdale,2013:22),即是说,构式的“形式”和“意义”是如何约定俗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Fried(2008,2012)认为,构式化有两种途径:一是从语言中衍生出新的语法形式;二是已有构式的重组,使该构式的意义变得更加不透明。结合Fried的分析,我们归纳出构式化最重要的两种实现形式: 
    另一种实现形式是语法中某些“形式”与“意义”的配对构成了新的规约化表达④。这种形式的构式化主要是共时的,它是一种语言的创新活动。比如,在汉语中人们用“树”这一形式来指称“树的概念”(意义),使“树”的形式负载了特定的意义/功能,从而构成一种规约关系而被社会群体所接受,这就是构式化。此外,像What’s X doing Y、the X-er,the Y-er等惯用表达,约定俗成地用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功能也是构式化。 
    另一种实现形式是一个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在一定语境下发生一系列的、渐进的变化,导致新形式的产生,并且行使新的功能,编码新的意义。这就是历时维度的构式化。一些语法化现象,如be going to从表“运动”的动词短语到表“目的/将来”的助词gonna的演化和a lot /lots of从量词到程度修饰语的演化,是比较典型的构式化,因为在演化过程中它们的形式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反的去语法化现象,如保加利亚语的nešto从不定代词到名词的演化和北瑞典语bö从前缀到实义词的演化,发生了去范畴化,因而也是构式化(杨坤、文旭,2011)。 
    为更好地说明什么是构式化,我们可以把它和构式演化(constructional change)进行对比。Traugott(2012)认为,构式化是构式形式和意义的渐进发展和重新分析,最终导致新的构式进入语言,此过程伴随着能产性、图式性和合成性的变化;而构式演化通常是构式的形式或意义某一方面的变化,没有新的构式进入语言。历时的构式化往往是由构式演化触发的,但构式演化并不一定会引起构式化。语法化、词汇化、去词汇化(delexicalization)、语用化(pragmaticalization)以及习语化(idiomatization)只有涉及“形式”和“意义”的共同演化,才是构式化。这样一来,构式化和构式演化两个概念把以上几种看似不同的语言演化形式统一纳入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之中。 
    总的说来,构式化研究涉及以下课题:构式是如何演化的?有何机制?构式化背后的动因(主要探讨认知动因和语言动因)是什么?类比思维、象似性、语义压制、概念误配(mismatch)、类型转移(type-shifting)、过渡性(gradience)和渐进性(gradualness)等是如何对构式的演化产生影响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