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字的三大特性(3)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林华东 参加讨论

    汉字的凝聚性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这一历史长河中,中国分分合合,但最终都走向了统一,这和汉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方面起的作用分不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北魏时期的鲜卑族领袖拓拔弘在军事上占领中国后,就要求鲜卑人必须会讲汉语写汉字,其后的元代清代统治者也是如此要求。汉字的凝聚性不容小觑。
    汉字一直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中华文化的浩瀚典籍集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各种古籍能保持完整直到现在,汉字功不可没。从商周编年史、先秦诸子百家、司马迁《史记》和许慎《说文》,到清代的《全唐诗》《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汉字维系了统一的书面语,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传承。
    汉字得到人们长期以来的敬重。几千年来,学校(私塾)的读书识字教学告诉我们,对语言文字要心存敬畏感。老祖宗告诉我们,字纸不能随意处理,否则是对孔子的亵渎。“敬惜字纸”的概念沿承了多少代人。人们尊师重教,尊敬语言文字,甚至出现语言拜物教现象。汉字的构式审美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思想。汉字展示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整体性、统一性,获得一代又一代人的良好传承。中国人历来都有见字识人之说。中国古代文人精神层面的修身,往往能通过书写管中窥豹。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随着华人的足迹走向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会建立华校,有华校的地方就有读书识字教学,有汉字汉语的传习就能确保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通过汉字记录汉语,中华文化实现了传承的持久性、稳定性,中华民族也实现了持久的凝聚性与稳定性。今天,华人华裔凭借汉语汉字作为民族标记和身份认证,将继续维护和传承着中华文化。汉字的超时空性,超越了不同的方言以及国家,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同一性和内聚性,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认同。在今后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符号和文化功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基地、泉州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