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跨越一甲子的赓续——语言资源保护三人谈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光明日报 刘博超 参加讨论

    【语保工程背后的故事】 
    正在推进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上一次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记者特邀三位参与、经历过两次语言调查工作的学者——山东大学教授钱曾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宏开和张振兴,畅谈两次相隔一甲子的语言调查的赓续与承继。
     
    记者:1956年开始的第一次汉语方言普查和少数民族语言大调查有着怎样的背景和经过? 
    张振兴:1956年,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汉语方言普查工作的指示》,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全面展开。至1960年全国共调查汉语方言点2100多个,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令人赞叹。然而,由于这次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分头调查,布点数量很不均衡,深入的不多,有的记音来不及核对,致使很多调查资料存在缺陷。即使这样,这次调查还是对后来的调查研究建立了初步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次调查培养了一批语言调查研究的人才,形成了一支基本队伍。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后来语言调查研究的骨干力量和知名学者。
    孙宏开:费孝通先生曾讲过一个他经历的故事。1951年,他到贵州慰问时,当地少数民族送了一面锦旗,上面一个字也没有。送旗的代表说,希望中央为我们创制文字,等有了文字,我们再给您送有文字的锦旗。1952年,北京大学招了一个“空前绝后”的语言专修班,就是为了培养一批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和参与汉字改革的专业人员。我就是这个专修班的学员之一。
    1956年,少数民族语言大调查全面铺开,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建7个工作队、700多名民族语文工作者奔赴17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语言普查。截至1958年,共调查64种少数民族语言,收集1600多个调查点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料,为壮、布依、苗、侗、哈尼、拉祜、纳西、傈僳等10多个少数民族设计了14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