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研究热过往年。已检索到111篇论文,这反映出语言学界服务意识在增强,也折射出社会语言需求增多。除了传统的研究领域之外,开始聚焦于“互联网+”语言服务、个性化语言服务、区域语言服务、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平台及资源建设、国际移民语言服务等新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和手段的研究。 语言健康最受重视。据粗略统计,仅在标题中含有“语言文明”、“语言污染”、“语言低俗”等涉及语言健康词语的论文就有299篇。另用百度搜索,截至12月21日,今年网页标题中含有上述三个词语的达1514条。频现的相关词语还有语言规范、语言健康、净化语言、语言纯洁、文风、语言暴力、标题党、语言癌、语言贿赂、语言粗俗、污秽语言、脏词、禁用词语、中外文夹杂等。这表明全社会对语言健康问题颇为忧虑和重视。 纷纷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献计献策。《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年伊始就发表系列相关主题文章;《中国语文》专门开设“‘一带一路’的语言调查与分析”专栏;《语言战略研究》也设“‘一带一路’的语言问题”专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国内首部专题研究“一带一路”语言需求及服务的著作《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与“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研讨会,也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召开。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语言能力的研究也涉及广泛,目前已经检索到相关论文4628篇。 整体薄弱 任重道远 语言生活研究方兴未艾,令人欣喜。但研究水平总体滞后,远不能适应语言生活的不断变化和日益旺盛的社会语言需求。就现实看,大量新的语言现象需要研究,如新词语、字母词、网络空间语言生活;新的语言问题需要应对,如语言污染、语言关系复杂化、语言教育新情况、中文信息处理核心技术落后、外国语言文化挑战与渗透;众多领域语言需求亟待满足,如优秀文化传承及建设、科技创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机器翻译、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国际拓展等。新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提出以服务国家发展为核心,体现了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需要学界共同努力,大力推进社会语言生活研究。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